3 小学中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意义
3。1 促进社会化,提高社会能力来自优I尔Q论T文D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同伴关系是发展社会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观察模仿优秀榜样的做法,有利于强化小学生的良好交际行为,也促进了小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在同伴交往的过程当中,小学生可以体会到各种行为规范准则的作用,并且通过巩固规范进而内化成自身的修养。
3。2 增强学习者的主体意识
一 个儿童只有做到了自尊自重,并且学会了尊重他人的时候,才可能成就真正成功的教育,才能开始构成完整的自主性人格。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是以,学生总是通过认识与实践活动进行同伴交往[4]。同伴之间相互的交往和学习不仅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进行自我选择,也引导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人,最后走向自我实现。
3。3 促进学生情绪、情感的良好发展
能够与他人建立和保持互相合作、互相合作的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基本表现。孩子可以通过与同龄人的交流互动来使自己的归属感得到满足。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使孩子感到愉悦,而愉悦可以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也有利于孩子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5]。是以,同伴交往有助于儿童积累积极的情绪体验,进而拥有稳定的健康的情感。
3。4 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态度、能力
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给儿童提供一定的模范作用,使其他孩子产生认同感并起到相应的强化效果,从而使他们形成各自不同的价值观、态度与社会行为。小学生能在交往中形成一定的社会技能,加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5]。而这些良性效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美好的品德;消极的同伴关系则可能会对儿童未来的人际关造成阴影。因此,积极同伴关系的形成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小学中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4。1 小学中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
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以独生子女为主,同伴关系也多集中表现在同学关系上,因此与同学的交往对这些小学生而言显得尤其重要,会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分析小学中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笔者于2017年3月中旬,采用自编的“小学中年级学生同伴交往调查问卷”对江苏淮安市实验小学(其中随机抽取中年级学生共180人,三年级90人,四年级9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小学中年级学生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由于认知偏差、移情能力较差、沟通不畅、性格缺陷等因素,会出现各类问题。小学中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4。1。1 人际孤独论文网
人际孤独是指由于受到他人的排斥或不信任他人,封闭自己,从而感受到强烈孤独感的一种人际问题[2]。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有40。6%的学生“没有孤独的感觉”,而52。7%的学生“偶尔有孤独的感觉”,6。7%的学生“总是有孤独的感觉”,整体上超过一半的学生有孤独的困扰。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孩子总是会有朋友的,不至于孤独,即使孤独,也只是少数个性过于内向的孩子。但在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感到孤独的孩子不在少数。雷湘竹对小学生进入交谈后,将孤独的孩子分为学习落后型、脾气暴躁型、不善交往型和性格内向型四种类型并分别介绍这些类型孩子的特点[7]。而刘学兰则分为两种孤独:一种是被动孤独,主要是集体中被有意无意排挤和冷落的人。第二种是主动孤独,这种学生会主动游离在团体之外,不参与或消极对待团体活动,不关心他人和集体,也讨厌别人的关心[2]。其中王星妮则对第二类孤独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这些小学生还伴有小心眼、爱钻牛角尖等现象[3]。这因此,人际孤独是阻碍小学中年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大问题。4。1。2 以自我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