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数学史上的人物和事的社会背景,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和教材上向学生揭示出来,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去展开。但要注意的是,对文化的介绍应该重在吸收,不应停留在中国文化比西方国家早了多少年这样的盲目自豪上。
(2)营造数学文化意境
数学和文学虽然属于不同学科,却并不是截然分离的,其间存在着人文关系,我们可以将二者结合,利用文学的意境融合数学文化。
庄子有言“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其实庄子说此话的重点就是万世不竭,而为什么可以用它来说明数学上的极限问题呢?就是因为这句话可以通过日取其半的动态过程,生动说明趋于“0”的一个过程,也就是极限思想。极限虽然对小学生来说有些难以理解,但是通过这样一些故事让其粗略领会极限的意味,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文化底蕴。论文网
同样还有徐利治先生用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来说明极限的含义,这种将语文和数学巧妙结合的法子,既引起学生对文学兴趣浓厚,又可以使其理解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的意义所在。又比如《登幽州台歌》,其文学含义为:前两句感叹时间绵长,后两句写空间辽阔,而自己孤单渺小。在数学上的含义可以为:前两句将时间看成一条直线,人为原点,时间向前向后均可无限延伸,而“天地之悠悠”转而由前面的一维世界变成三维空间,由时间和空间的博大感叹自然神奇而自己渺小,由此“独怆然而悌下”,可见,数学和文学的意境[4]并不是绝对分离,而是可以相通的。
(3)数学史和其他学科相结合
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而不是为了学而学,从数学史中我们可以发现数学就是来自于生活,目的也是为生活服务。一方面,无论是课堂讲、课后练习还是生活日常中,我们都要有意识地去发掘数学家在普通生活中做出数学贡献的原因和方法,而不是神化数学家的聪明智慧,将数学回归生活;另一方面,要将数学史和相关领域相联系,将一堂课变成孩子求知的乐园。比如一块小小的窗台布置,我们怎样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它的面积空间?又如何展示窗台的美?那就要将数学和美学相结合,我们又可以联想到画家达芬奇,这时又可以适当介绍他的名画,寻找其图画中的数学美。另外达芬奇一生本身是个传奇,可以动员学生课后去寻找相关资料,自己去分析达芬奇一生坎坷的原因等等。这种课堂也有点类似于现在所实验的综合课堂。通过这样一堂课,完全可以将数学和其他领域进行水乳交融的融合[10],既学知识,又有思考,培养求知兴趣。不同的是,它比综合课堂更加注重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主体环节更易控制。
4。2 开展丰富数学活动
根据学生个性开展各式各样的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途径。在数学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其精神生活,还可以发挥其优势特长,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其独立思考意识。因此在游戏中融入数学文化[11]也是可行措施:
(1)开展游戏竞赛[14]
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文化相关知识,并提供一些参考书目,设计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数学文化知识竞赛,寻找适宜小学生思考的一些脑洞大开的题目,拓展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开发数学兴趣。
(2)进行动手操作
除了直接讲述数学文化,我们还可以用动手操作方法来潜移默化培养其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动手亲自体验数学问题的解决既可以使其巩固数学知识,又可以加深理解,体验数学之美。比如学习角的测量,不仅要让他们学会使用量角器、圆规等,还可以留些时间让学生用手中的工具去设计一些特别的图形,或者用工具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比如玻璃破碎一块,如何补齐;根据角度判断凳子是否牢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