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是极为重要的教育过程和环节。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与师幼互动的质量息息相关,在见习和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尽管不少教师开始有意识的构建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但师幼互动仍然存在着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更是如此。那么,当前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着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应对?这都是我所要研究解决的。
1。2 概念界定
1。2。1 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即活动区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适宜的环境,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在获得游戏般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1]区域活动特点:幼儿园区域活动更多的立足于儿童本位,以儿童为中心,强调活动的过程,强调幼儿的个别化学习。材料具有多功能性,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在真实贴近生活的氛围中进行学习,通过对不同材料的相互组合创造出多种游戏价值。
1。2。2 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是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其互动主体是教师和幼儿,双方在互动中同等重要。这种交互作用和影响是一种双向的、链状的、循环的过程。[2]师幼互动特点:以教师和幼儿为主体,发起者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幼儿,具有双主体性;通过言语表情、身体动作进行互动,具有情感性;师幼情感互动是教师与幼儿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具有交互性。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淮安市某幼儿园中班的全体幼儿和教师,包括幼儿102人(男生5人、女生47人)和教师9人,对其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状况进行观察。
1。3。2 研究方法
(1)文献法
从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查阅有关本研究的书籍,并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电子资源检索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相关文献,对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归纳、总结,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2)观察法
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对淮安市某幼儿园中班每周二的区域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在特定活动区域发生的师幼互动行为事件(包括师幼互动的内容、师幼互动的频率、互动发起者等)
(3)案例分析法
收集中班区域互动中师幼互动的部分案例,在真实记录师幼互动情境的基础上,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刻分析,为本文观点提供事实论据。
2 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
2。1 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主体分布情况
在幼儿园师幼互动中,教师和幼儿均是互动的主体,互动的发起者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幼儿。本文根据互动发起者的不同,将师幼互动分为由教师发起的互动以及由幼儿发起的互动。笔者对中班102名幼儿和9名教师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事件进行观察记录,共收集到301次观察数据。
对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主体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见表1),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发起的互动次数明显多于幼儿发起的互动次数。教师发起的互动次数是186次,占师幼互动总量的61。8%,而幼儿发起的互动次数只有115次,占总量的38。2%。由表1可知,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双方在互动中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有很大差异,互动的发起更多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处于主动发起互动的地位,而幼儿往往是被动的角色,被动地接受教师发出的互动,幼儿主体地位难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