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方法,拥有科学思维,有良好的科学品质。
一般情况下,科学素养教育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 以普通公众为主体所设计的教育课程应当包括科学技术的一般原理。
第二, 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应当从普通公众的日常需要入手进行。
第三,由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体制、教育思想、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社会信仰、社会传统、意识形态等存在差异,适用于所有国家公民的科学素养标准是不存在的。 在科学素养教育中,应该结合本民族文化习惯,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经验,开展中国特色的科学素养教育。
第四,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社会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应当准确把握其双面性,理性的对待科学技术,不要因为消极影响而放弃发展科学技术,也不要因为积极影响而忽视科学技术的消极影响。
第五, 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包括有坚持力、不畏困难、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怀疑精神、理性精神、协作精神、求实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批判精神等。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共同的科学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准侧。 [5]
1。1 知识与技能的教育
学生获得知识,始终是教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注重途径和方法。在政策上已经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到了和知识与技能童谣的高度。我们要传授的是学生对于科学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交流、对话、创新的精神,这使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动力,为了解科学事业及认识科学对人和社会的作用奠定基础。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1。2 过程与方法的教育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探究中,学生运用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 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模型法、经验总结法等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并了解这些方法的局限性,学生在实验中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唤起在科学探索中求知欲与好奇心,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相互协调能力。
1。3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让学生懂得科学的价值,懂得事物的两面性,从而培养学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增强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6]。
1。4 加强STS教育,理解STS关系
STS教育是近年来科学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它探讨和揭示了科学和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复杂的关系,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其目的是改进科学技术,减少其对自然和社会的不利影响,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
2 物理课程与科学素养
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的都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由学科的性质、中学生的阶段特点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