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发展是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家长观念的更新,人们对学前教育关注程度的提升,有关学者对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然而涉及到社会行为方面的研究并不多。2001年9月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1]。2012年8月发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2]。其次《指南》还提出了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方面的两方面的目标,为下面社会问题行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依据。笔者在幼儿园实习期间发现幼儿园对社会领域的教育缺失,较重视幼儿语言领域和智力的发展。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与社会领域目标不一致的行为,我们把这些行为称为“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严重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所以解决这些问题行为刻不容缓。由于笔者在幼儿园观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和幼儿的问题行为往往都集中在某一行为,所以本研究采用了个案研究法。论文网

一、 概述

(一)幼儿社会行为的概念

幼儿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事、物的一系列态度和行为反应[3]。幼儿社会行为据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积极行为(亲社会行为)和消极行为(问题行为)。良好的社会行为能为幼儿带来满足感与荣誉感,也是幼儿时期社会性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幼儿的成人成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幼儿尽快的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幼儿亲社会行为是指幼儿在生活学习中与人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一切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4]。对于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亲社会行为,老师和家长要持积极地鼓励态度,这样幼儿才能更好地发展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和人格的发展。

幼儿问题行为指违反社会公认的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以及在情绪或社会适应方面不成熟的行为[5]。对于问题行为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刘国华,张桂英认为幼儿的行为问题包括:多动;攻击行为;人际交往;行为习惯问题[6]等,这些问题虽然常见,但是发生在少数幼儿的身上,却严重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笔者通过对个案观察研究,找到该幼儿的问题行为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对预防和改正幼儿问题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班幼儿社会领域的目标

1。愿意并能友好地与人交往

根据《指南》社会领域人际交往的目标要求,5-6岁幼儿要做到能积极、主动、愉快地与人交往。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就是人际交往的过程,包括与同伴、父母、老师的交往等等。我们知道孩子最重要的社会性发展主要是同伴[7],幼儿在同伴交往中不仅能感受到愉快和交往的乐趣,而且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能和同伴不断地磨合,能对彼此更了解。如果产生了矛盾会很顺利的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使同伴交往更加和谐。反之,如果一个不太合群的幼儿和同伴产生分歧,他会显得非常局促不安不知道怎么去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矛盾,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偏激的行为,如:打同伴。这样就把同伴越推越远,人际交往更加不和谐。所以作为5-6岁幼儿一定要掌握同伴交流的方法,和同伴友好相处。

上一篇: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调研报告
下一篇: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研究

社会故事法对自闭症儿童...

杭州市幼儿园幼小衔接状况调查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师理答行为研究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主...

幼儿教師职业道德现状及培养對策【1901字】

幼儿园道德教育现存问题...

借助信息技术,優化幼儿道...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安康汉江网讯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