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冲突行为的概述
(一)幼儿冲突行为的概念
幼儿冲突行为作为在幼儿园中常见的现象,是儿童在与伙伴交流的途中出现的对峙和反抗,在幼儿两方肢体、语言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幼儿冲突行为是发生在幼儿园中的,幼儿与伙伴之间两方互动过程中因言语、看法(或意见)、目标、手势动作、行为表现、需求与利益不同而引发的争执对立情景。[1]幼儿冲突行为可能是个人的,也可能是两个人的,可能是两个团体之间的,也可能是群体性的。
本研究采用美国学者Shantz,C.U.(1987)的说法,它指的是“儿童互动两方之间的一种对立和对抗状态,一个冲突状态不一致的行为,如一个人公开反对另一个人陈述。”[2]
(二)幼儿冲突行为的种类
对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类型按照引发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进行分类,把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分为四大类:由资源占有引发的同伴冲突;由意见分歧引发的同伴冲突;由规则维护引发的同伴冲突;由故意挑衅引发的同伴冲突。[3]
1。由资源占有引起的幼儿冲突行为
幼儿两方为争取一些物品或是空间的拥有权,所引起的幼儿冲突行为。如游戏场地、玩具的争抢。
2。由意见分歧引起的幼儿冲突行为
儿童在对事物的认识上与伙伴产生分歧而引发的幼儿冲突行为。
3。由规则维护引起的幼儿冲突行为
本研究的规则是指教师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儿在游戏、教学、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守则,一个幼儿对规则的打破,另一个幼儿对规则的维护,引发的幼儿冲突行为。
4。由故意挑衅引起的幼儿冲突行为
故意挑衅包括言语挑衅行为和肢体挑衅行为,一个幼儿有意用手段挑衅另一个幼儿,激起另一个幼儿的抗拒,引发的幼儿冲突行为。
(三)幼儿冲突行为对幼儿的不良影响
幼儿之间的冲突行为使幼儿的心绪升沉比较大,如果不马上干预或者解决不得当,就可能会破坏班级体的和谐,影响幼儿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笔者在幼儿园中观察到教师对幼儿之间的冲突行为的干预往往是以制止、分开、处分等行为为主,完全不考虑幼儿的感受,儿童虽然停止了冲突行为,但是仍然会有委屈和不服的想法,阻碍儿童今后的生长。
(四)解决幼儿冲突行为的重要性
幼儿往往会以自我为主,只在意自己本身的想法而不允许别人与他有不同的看法,也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问索问题。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幼儿冲突两方一直言人人殊,丝毫不顾别人说的是什么样的内容、全然不顾及对方的想法。如果让幼儿这么无节制的计较下去,不但不能缓和幼儿冲突行为,还会对幼儿以后的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这时教师就有必要对儿童实行精确的指导,并协助儿童一起化解冲突行为。
二、大班幼儿冲突行为的表现形式
本研究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幼儿冲突行为方面的文献,了解了幼儿冲突行为,和笔者研究结果相结合。笔者深入到大班幼儿的学习生活中,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幼儿,记录幼儿之间发生冲突行为的全过程和教师的行为,对幼儿发生冲突行为不参与,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在幼儿冲突行为发生后,以随意聊天的方式和幼儿教师进行谈论,向教师了解对幼儿冲突行为的看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父母来接孩子回家时,向父母问清楚家里的背景和对儿童的教养方式。
本研究以A班(大班)为对象,观察时间为一个月,笔者之前在这个班实习,对这个班比较熟悉,了解这个班幼儿和他们生活常规。笔者主要观察幼儿冲突行为的表现、教师的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