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专业本科教育:需求与供给的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1-0180-02
高等学历教育是高素质保险人才输入的主要来源,其中,保险专业本科教育是其基础和主体[1]。保险业的发展为高校保险专业的本科教育提供了发展契机论文网,而保险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也对保险业的发展影响深远。新常态下,保险业发展的步伐愈发稳健,保险业的合规化。集约化发展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更高:保险有效需求随收入增长而增长,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的提高需要保险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需要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素质;同时,保险市场的国际化也对保险人才提出了高要求。当前,保险业的发展新常态从质和量两个层面对保险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然而,新形势下,保险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尚存在人才培养规模与人才需求数量。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需求不完全相称的矛盾。
一。保险本科人才需求现状
(一)保险公司需要大量本科学历人才
保险行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和快速转型期,对人才的需求处于旺盛阶段,尤其是近年来行业发展正从重视业务增长向提高内涵建设方向转型,对高素质员工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2]。2014年底,全国保险公司从业人数为344。58万人,其中职工人数98。39万,营销人员255。48万(部分是职工)。从业人员中,具有学士学位的人数为60。41万,占从业总人数的比重约为17。53百分号,占职工人数的61。40百分号。相较于2013年,2014年保险从业人数。职工人数。具有学士学位人数。35岁以下人数分别增加了14。04百分号。34。09百分号。14。11百分号。5。56百分号,其中学士学位从业人员年均增加约8。3万人(见表1)。这充分说明了保险行业对本科学历人才有较高需求,保险专业是专门针对保险行业需要而开设的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保险行业针对性,能够直接满足保险行业的岗位需要。从前文分析可知,保险行业对保险学专业本科生有较高的现实和潜在需求。
(二)保险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高素质保险本科学历人才
保险业亟须从重视业务量增长调整到重视业务内涵提升。业务精细化发展。保险服务质量提高的转型升级道路上来。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人才队伍建设。虽历经多年人才培养,保险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整体水平偏低的问题,亟须吸纳大量高学历保险专业人才来改善保险行业队伍质量。
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亟须更多保险学本科人才。保险业从业人数达三百余万,其中职工人数近一百万,而包括营销员群体。保险公司职工群体等在内的从业人员中,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从业者仅为六十五万人左右(见表1)。低学历从业人员比例过高已经成为影响保险业顺利转型升级。向前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当前保险行业整体形象欠佳。保险诚信缺乏的重要原因。本科人才往往视野更宽。更有活力。思路更广。做事更为认真,更高比例的保险本科从业人员可以提高保险队伍的总体水平,是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保证。
高素质的核保。核赔。精算等技术型人才和管理。营销。培训等经验型人才是队伍建设急需的[3]。保险专业本科毕业生是受过高等教育通识教育及保险学专业教育的专业技术人才,是保险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最佳来源。从保险业人才队伍建设角度考虑,是保险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生力军和最佳后备力量。
二。保险本科学历人才供给现状
首先,保险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数量少。截至2014年底,举办保险学专业各层次学历教育的高校共125所,其中有99所开办了本科层次学历教育,保险学本科专业在校学生23706人,年均毕业人数约为5900人。从数量对比看,保险专业本科年毕业人数与保险行业年增加本科从业人数之比约为1:14。即便考虑到保险公司所需本科人才不局限于保险专业,保险专业本科毕业生供给与保险公司本科人才需求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有调查认为该供需比约为1:4[4]。由此可知,当前保险本科学历人才需求旺盛,保险本科人才的培养数量远远达不到行业发展所需。
其次,保险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行业人才标准。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行业人才需求不匹配,导致保险本科毕业生在保险行业的就业率较低。通过同行交流及对教师的电话访谈,笔者了解到,江苏省内4所设有保险本科专业的高校近两年的保险本科毕业生首次就业率约为70百分号,就业学生中约三分之一毕业生进入保险行业就业,即仅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有机会进入保险行业工作。通过对江苏大学2015届保险专业毕业生访谈得知,部分学生有意愿而未能进入保险公司工作的原因大致有两点:第一,毕业生不具备保险公司所需的综合能力。从了解情况看,保险公司较看重公众演讲水平。领导能力。外语水平等综合能力,而除了外语之外,本科生往往缺乏上述其他有针对性的课程培养和训练。第二,保险公司需要的是经短期培训即能上岗具有较多实践经验的人才,而绝大多数学生往往只了解书本上的知识,实践能力不足保险公司不能拿来就用“。
以上分析可知,保险本科教育存在量少质不合要求的供需错配现象。
三。保险专业本科生供需失衡现象分析
如上所述,在保险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保险专业本科生供需错位突出。一方面,保险本科人才的培养数量远低于行业需要;另一方面,高校保险人才培养质量不符合行业人才标准。虽然专业和学历不是衡量人才标准的全部,但是,客观而言,保险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更具有专业和行业针对性。保险本科毕业生供需失衡错配现象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一)保险公司不愿投入长期成本进行人才后续培养
对于挖墙脚“和频繁跳槽现象极为普遍的保险业来说,对新聘人才的长期培养具有过高的外部性“,这种人才市场的失灵使得保险公司往往不愿意招聘刚毕业不能拿来就用“的大学毕业生,而更希望通过重金在行业内部撬到人才“或寻找有从业经历的社会人员。同时,在较高的就业期望下,由于缺乏较广的人脉基础和稳定的经济来源,毕业生往往不愿从事保险销售工作,这使得保险本科毕业生难以在保险行业谋得合适的岗位,从而供给不能得到有效释放。
(二)保险本科人才培养与需求脱节
高校是保险本科人才培养的承担者,其人才培养标准应尽可能适应行业人才的需要。但是,现有模式下培养的保险本科生往往不符合保险公司拿来就用“的人才标准。
首先,人才培养专而不博“。专才是专业知识精通的人才,通才指通晓多学科知识。知识面广博的人才。保险本科人才的培养往往过于重视窄口径,重专业“的专才教育,开设的专业课程过于细化,但却忽视了保险人才所需知识的广博性。实用性。综合性。由于保险行业的实践性特点,尽管保险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和专业化,但除了精算外的其他保险专门工作,从业者在具备基本的保险专业基础及必要的综合素质之外,多不需要特殊的知识铺垫而只需经过后续职业的再教育即能较好地胜任相应工作[5]。保险业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学生在专“的基础上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较好的综合素质,而专才“的培养往往使得学生专而不博“。
其次,本科生教育的实践环节针对性差。传统的社会学科教育多属于填鸭式的灌输教育,留给学生的思考和创新空间较少,学生缺乏创新实践的机会,教学侧重知识的传播而往往忽视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毕业后进行创新性工作的能力偏弱,从而难以与保险业实践性强的工作特点相容。当前保险本科学历教育普遍比较重视保险专业知识的教育,学生进入社会后往往缺乏其他学科知识的储备,缺乏实务操作能力[6]。加之保险专业教师队伍往往缺乏保险从业经验,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空有理论而对保险公司的实务操作了解甚少。
四。优化保险本科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保险监管部门及保险行业应积极参与宽口径。重实践“的人才培养
培养高质量的保险本科人才对促进保险行业发展具有正效应。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考虑,保险监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建议及督促作用,建立类似于医学生实践环节的保险实习制度,使得高校保险人才培养与保险行业人才需要充分对接,保证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充分满足行业人才的需要,使保险专业学生能尽可能被行业所吸纳,使高校成为保险行业人才大军培养的基地。
首先,保险监管部门督促保险行业设定激励机制,将保险实习基地建设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对保险公司进行考核和监管的一项内容来抓,在保险行业内形成竞相建立实习基地的氛围和环境,使保险实践学习全程贯穿于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及专业课程学习。在此过程中,保险协会。保险学会等组织可充分发挥产学研纽带作用,促使该种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其次,保险监管部门应积极与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为保险公司与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可以鼓励具有较高学术素养的保险公司管理人员担任专业课兼职讲师。兼职辅导员等,鼓励保险公司为高校教学提供辅助教学资料或给予其他教学支持等。为形成激励机制,可以督促保险企业在职位晋升等方面给予相关人员一定的政策倾斜,从而在微观上形成保险公司与高校保险专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保险行业协会与学会组织可以在其中起到激励政策的助推作用以及高校与行业之间关系互动的协调作用。
再次,形成订单式“保险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育与行业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基础的关系。在保险人才供给远低于需求的情况下,只需在供需之间形成无缝对接,即可在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和人才的有效需求之间建立有效流通渠道,这样既能保证保险专业学生的高合意就业率,同时也满足了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保险业经营分散性的特点,通过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学会组织参与协调实现的保险行业订单式“保险专业本科培养是实现保险人才培养充分贴合行业需要的有效举措。在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将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部分放到保险公司来进行,这样,在强调本科教育重基础。宽口径“的同时,又能充分实现保险行业重实践“的要求。
(二)高校应优化宽口径。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方式
受保险国际化及金融业混业趋势的影响,具备较强的数理分析能力。较高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素养。掌握较多金融学理论的保险专业本科生往往具有更高的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更易被保险行业接纳。因此,在保险本科人才培养上应以宽口径,重基础“作为理论基础教学的方向。
保险业的实践性要求保险本科人才培养在重基础的同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专业课教学的思路。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穿插实践教学,通过理论课与保险实践课或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步提升极为关键。通过专业课教学与专业课实践的同等重视和同步推进,可以促进应用型实践人才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人才。
保险学专业师资队伍缺乏行业实践经验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往往使得专业课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实践,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结合保险公司的实际做法传授相关的知识,造成保险学课堂教学的空洞,这样,学生往往疲于应付考试而缺少学习的动力和激情。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学校应当强化专业实践培养制度的建立。通过积极与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学会等组织的沟通和联系,为专业课老师到保险行业挂职锻炼。调研等提供条件,使学生在课堂上所接受的就是与保险行业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知识。其次,积极主动聘请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的合格保险工作人员作为保险专业兼职师资力量,以充实保险师资队伍。
保险专业本科教育:需求与供给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