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和改革对策
一。引言
教育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教育问题应是目前以及长期关注的重点;同时,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且是一种优值品,它具有间接性和迟效性。具体而言,首先,教育作为准公共论文网物品而言,既可以满足人的求知欲,具有私人物品的属性,它也可以增加人们的社会法律知识并增加人们的技能,从而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其次,教育是一种难以数量化的。具有特殊价值的优值品。优值品是指那些消费者对其评价低于市场合理评价的商品。在现实生活中,个人的偏好。愿望和要求通常会与市场或社会的偏好不一致,个人对福利的判断标准和整个国家或社会的判断标准也不尽相同,显然教育具有这一特性。例如,由于教育是一种长期投资,它与经济建设等性质的投资相比,具有间接性和迟效性,有些消费者为了眼前的一些利益,甚至不愿对其子女进行教育投资。因此,上述考虑,研究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财政教育投入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步入21世纪之后又加入了WTO。同时,在不断的发展中渐渐意识到教育对一国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强调自主创新能力在竞争中的重要地位,这些都与教育密切相关。在教育上的投入也不断增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通过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财政教育投入的现状。
(一)财政教育投入总量分析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对教育消费的需求大大增加,但由于教育投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承担,导致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长期以来,以占世界5百分号的公共经费,支撑着拥有世界学生25百分号的庞大教育规模。国际上衡量教育投入有一条基本线,即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要达到4。07百分号~4。25百分号,才能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
据统计,人均GDP早已跨入800
~1000美元行列,但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在2012年人均GDP达到6337。74美元时,财政教育支出才达到GDP的3。93百分号,2013年之后比重甚至还有所下降。而据世界银行统计,早在2001年,美国。日本。英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已达到4。8百分号,古巴。哥伦比亚等中低收入国家更高达5。6百分号。由此可知,财政教育投入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投入仍严重不足,投入水平也远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教育投入也有明显差距。
(二)教育投入结构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虽然教育投入总额逐年增长,但相对于逐年增加的教育需求来说仍然是不足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关注教育投入总量以外,合理的教育投资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1。的教育投入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失衡。目前政府间的教育支出责任体制为:基础教育投资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和省级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的形式进行补助;高等教育则实行中央和省级两级政府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的体制。这一体制使地方政府承担了更多的教育支出责任。2014年,国家财政教育支出总额23041。7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为1253。62亿元,占比为5。44百分号,地方为21788。09亿元,占比为94。56百分号。由此可知,地方是负担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主要责任主体,对教育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分税制下,地方政府没有相应的财权,从而出现了财权与政府支出责任划分不匹配的现象,最终导致教育投入不足的现象。
2。的教育投入存在区域性的差异和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的制约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明显的地区差异,教育的发展也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及不均衡。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领域,自从1985年教育改革后,基础教育就由各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但是较高层次的地方政府财政更愿意把资金投资于高等教育,而对于基础教育,各级政府均不愿提供,最后只能是将其层层下放,最终将其下放到乡镇一级。而全国各乡镇基本都缺少必要的财政经费来投资基础教育,且不同地方财力各不相同,结果导致基础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例如,教师工资水平低。教书积极性差,学生上不起学,学校基础设施落后等现象,这些都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财政教育投入在三级教育之间的分配比例不合理。从财政教育投入在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上的配置比例来看,大部分政府财政教育资金投入了高等教育。以2012年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数据为例,普通小学生的生均教育经费是5122。04元,普通初中是6854。86元,普通高等学校是14975。53元。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生均投入大约是基础教育的2倍。由上述分析可知,在三级教育的资金配置上,政府用于高等教育的投入相对较高,对初等教育投入相对较少。而初等教育的社会效益最大,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最大。财政教育资金的不合理分配导致政府在初等教育上缺位而在高等教育上越位的现象发生。
三。财政教育投入的改革对策
(一)深化政府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维持教育经费的可持续性要继续加深对教育事业准公共物品性质的理解和深化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的战略性地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教育属于公共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效应,因此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
首先,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其次,要不断完善的公共财政预算体制,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充分凸显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和教育在社会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间教育的均衡发展
应建立起一个以客观变量为基础的转移支付制度来平衡地区间的教育财政状况,促进教育的协调发展。
在支出责任方面,应明确各级政府的教育支出责任,中央政府应通过平衡各地区教育条件来保证所有社会成员享有均等教育机会,承担起教育财政的最终责任。在制度层面上,要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一方面,完善一般性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横向上使中央财政从中东部地区适当集中部分财力向西部进行转移支付,弥补贫困地区财政的教育收支缺口;纵向上建立省际。县际之间的教育转移支付体系,实现各地方政府教育提供能力的均等化。另一方面,建立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来重点改善办学。教学条件。
(三)优化三级教育投资结构,明确基础教育的优先地位
首先,政府要明确自己在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中的支出责任,增加对初。中等教育的投入;其次,在明确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应以法律的形式,如教育经费法来进一步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使得财政性资金在三级教育结构上的分配有法律依据,防止政府滥用权力;在政策落实阶段,政府应切实加大对初。中等教育的投资,将预算资金落到实处,一方面,政府应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及外部环境变化来调整三级教育投资结构,将初。中等教育作为政府教育投资的重点领域。另一方面,对于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问题,应该寻求更广泛的筹资渠道,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将高等教育成本更多地交由市场来承担。
(四)公开教育支出信息,建立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加大监督力度
为了实现教育对民生的重要作用,保障人民的当家做主及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一方面,要通过广泛的外部监督来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及约束政府合理使用教育资金,即政府应及时通过网络等媒介公布教育经费的预算状况及使用情况,使公民充分了解教育资金的使用状况,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并进行监督制约政府行为;另一方面,政府内部应建立一套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科学设立各项评估指标和评估因子,通过对各个教育绩效评估指标的计算及对其结果的分析,更好地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对教育支出的内部监督。
四。结语
近几年,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结构化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并取得了巨大成果,这些都得益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及国际地位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因此在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的重要阶段,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应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应立足于教育现状,在吸取外国教育体制问题及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出适合国情的教育体制,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山西师范大学)
财政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和改革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