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信用卡的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使用近年来的信息经济学加以分析。Stiglitz(2000)提出了契约执行的成本问题,并为信息不对称下的激励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其中强调声誉在提供激励方面的作用,Kreps、Migrom、Roberts和Wilson(1982)建立了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框架下声誉对促进合作均衡的作用,为此在信用卡市场需要引导客户,建立其声誉机制,如可保持与客户关系的长期性,广泛性。在数据库信息完备、资信体系健全的欧美国家中,涌现出一些有实践意义的代表性实证文献:Rock(1984)、Updegrave(1987)、Steenackers和Goovaerts(1989)指出有些因素较受信用卡业者所重视,得出一些因素为评等模型的显著变数。Donato et.AI(1999)以信用卡资料为例,试着利用资料探勘的技术预测信用卡持有人的信用破产时机。目前,国内对信用卡的信用分析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对消费信用和社会信用体系的研究,如:林均跃在《消费者信用管理》(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中介绍了消费者信用的分类、消费者信用的征信方式以及信用评分等信用管理技术。吴晶妹在《现代信用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中讨论了现代信用的地位、特征、信用结构、信用效率以及现代信用活动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贾波、谢佳永在《银行消费信用理论和实务》(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则把信用消费理论和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联系在一起。于研在《信用风险的测定与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对西方信用风险研究的历程和主要成果做了非常全面的介绍。关于信用卡的信用风险管理,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在信用卡业务中的主要应用——信用审批评分模型的应用。陈建在《现代·信用卡管理》和《信用评分模型技术与应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中详细介绍了信用评分模型的种类、作用以及如何在信用卡风险管理各环节中应用。迟国泰等人在《个人信用卡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和模型研究》(同济大学学报,2006年3月),通过分析持卡人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设计出一套个人信用卡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并设定不同指标值所对应的阀值来评估申领人信用风险,以供发卡银行决定是否发卡。张晋生主编的《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中讲到了信用卡等零售金融业务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周宏亮等编著的《信用卡风险管理》(中国会融出版社,2003年)中讲到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技术,对本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总体而占,国外信用卡业务发展起步早、实践经验丰富,对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实践经验较为全面。但国内系统性介绍并结合我国实际归纳分析、提出政策和实践建议的文献并不多。
本文采用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理论 知识,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 Z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遵循的几大原则、优势以 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未来的风险形式提出改善建议。 来自优W尔Y论W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之后,通过简单介绍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的风险形式、风险管理部门的组 织形式。根据目前信用卡风险管理所遵循的几个原则,对 Z银行信用卡的 风险管理流程、组织架构、风险管路信息系统及信用评分模型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了其系统化的风险管理中的审批策略,以信用卡一个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作为 研究其审批策略的主线,通过对信用卡欺诈风险类型的分析以及防范风险的主要 策略,了解 Z银行信用卡主要的风险形式以及风险防范策略。之后是对 Z银行信用卡的风险管理做出评价,分析其在信用卡风险管 理过程中的优势以及信用卡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和系统方 面所存在的问题。 最后,根据 Z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和对 Z银行信用卡的风险管理进行总结,给出自己对信用卡风险管理未来发展趋势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