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区域经济差距的指标选择源C于H优J尔W论R文M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区域经济差距的指标选择首先必须具有可比性。衡量区域经济差距状况要从整体和人均两方面来测量。衡量区域经济差距的指标主要由有产出指标、收入指标和生活质量指标。
产出指标[4]主要指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即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
收入指标主要指国民总收入(GNI),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用公式表示就是: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 +(来自国外要素投入-对国外的要素支出)。
区域经济差距主要表现为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绝对差距是指区域之间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设在某一时间点为t,以某一特定的指标衡量出的A、B两区域的经济状况设为YAt、YBt,令St=YAt-YBt。St表示某一时间点为t的A、B之间的绝对差距。本公式主要用于计算A、B中日经济的绝对差距。这里我们令YAt=日本,令YBt=中国,那么中日经济绝对差距就可以用公式表示为:中日经济绝对差距=日本经济状况-中国经济状况值[4]。
在研究区域经济问题时, 测度区际相对差距的常用指标有相对差、相对极差和不平衡差等[5]。
1。相对差 是指同一时间某一同类现象的指标在不同区域对比的比率。如果假设两个地区i、 j在同一时间t某类现象的指标为 Xit和Xjt, 则其计算公式为[5]:
Dt=Xit/Xjt ×100%
在上式中,Dt比率越大, 说明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越大。
在这里,我们可以令i=中国(z)j=日本(r),i从1962年到2015年,那么Dt=Xzt/Xrt×100%表示中日经济发展差距。
从动态上看,i、 j两个地区的相对差距的变化有三种情况:
( 1) Dt>D0>1时, 说明i、 j两个地区报告期比基期相对差扩大了;
( 2) Dt=D0时, 说明i、 j两个地区报告期比基期相对差保持稳定状态;
( 3) 1<Dt<D0时, 则说明i、 j两个地区报告期比基期相对差缩小了。
2。不平衡差是指不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不平衡差距的比例。其差值越大, 表明区域之间发展越不平衡。其公式为:
B=1-Xz/Xr这里我们可以令Xz为中国,Xr为日本,B也就是中日之间的不平衡差,也相当于是中日之间的相对差。
5 中日GDP总量和GNI总量及人均值变化
5。1 中日GDP总量和GNI总量
表1 1962-2015中日GDP总量和GNI总量比较(单位:亿美元)
年份 中国GDP总量 日本GDP总量 中国GNI总量 日本GNI总量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全球宏观经济数据和世界银行
如上表所示,我们可以简明的看到从1962-1990年,中国和日本的GDP总量总体上都是不断增加的。但是中国GDP从1962-1978年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1978年以后中国GDP总量又不断增加。中国从464。64亿美元增加到3590亿美元,日本从607。23亿美元增加到31037亿美元。其中我们要注意几个关键时间段,分别是1962年、1974年、1988年、1990年。1958年,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中国国内进行了大跃进运动抽调一空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从而导致农业生产劳动力短缺,农业丰产而不丰收和公共食堂浪费,到了1959年农村因口粮短缺导致饥荒。到1961年已经出现大规模的饥荒。1960-1962年,中国大规模援外导致国内经济受到重创。1974年,中国国内正处于期间,对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布局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造成国民经济中重工业、国防工业的畸形发展,从而导致中国国民经济的严重衰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而日本在二战后,通过战后经济恢复,到了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阶段。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看出中国GDP总量低于日本,与日本GDP总量相比较而言,日本GDP总量占据绝对优势。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经济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