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城市、城镇体系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地理学家们研究的一个焦点,通过国内外众多领域的专家们的研究,对城市方面已有多角度的探究并取得了较多理想的成果,对于城市首位度理论的研究也日益成熟。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越来越关注城市首位度理论,它作为研究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剖析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城市规模是否合理进行做出了更为准确详尽地衡量的理论概念[3]。随着对城市首位度理论的研究逐渐深入,对于城市群,城市体系以及城市体系规模的发展的分析和内部要素的分工,城市首位度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于2010年2月,由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它明确提出了要集中力量主要规划建设环渤海地区的北京市和天津市、东部地区的上海市、华南地区的广州市和中西部地区的重庆市五大国家级中心城市来作为试点城市,加以优先培育发展。
此任务一提出后,五大中心城市以不同的方式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更大范围的实现,区域竞争实力不断提高。
于是国内其他省市也纷纷响应号召,极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倡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周围地区共同发展,促进城市规模扩大,大大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努力提高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在对城市体系、城市规模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对该区域中心城市的研究分析都把首位度研究当做重要内容来研究[4]。
以中心城市的发展来带动整个城市群的发展,这一战略不仅促进了各个区域迅速繁荣发展,更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提高了国家的国际竞争能力,以取得良好的国际地位。所以各个中心区域是否能够繁荣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的发展得到了国内其他省市的积极响应,努力打造中心城市,提倡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周围地区共同发展,不断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并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其城市首位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首位城市的经济水平的高低、规模的大小以及它在整个城镇体系中的地位都可以由城市首位度的高低体现。首位城市能够发挥其较大的经济规模效应,引导着整个地域内优秀人才和资金的聚集。它不仅促进着信息的交流,更为信息的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宽广的平台,增强了对其周围城市的影响力。城市首位度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城镇体系中城市集中程度,也反映了区域体系的发展水平,因此一定程度上它带动了地域发展完善城了镇体系。
1。2 主要概念
城市首位度,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首位城市与第二大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5]。最先于马克·杰斐逊(M。Jefferson,1939)作为在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研究过程中,观察到一种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为此他总结规律,便提出首位城市和首位度的概念,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城镇体系中城市集中程度,是一种重要度量方法,用来衡量一个地区体系是否均衡化,有助于更好的促进城市规模发展。
如今所谓的首位度,一般指的是“广义首位度”,即首位城市在城市发展的总体水平上,以及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和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对该地区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辐射和促进作用。可分为规模首位度、产业首位度和功能首位度。
1。3 研究方法
城市首位度计算公式:,式中代表城市首位度,代表最大城市人口规模数,代表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数。Jefferson的“二城市指数”尽管计算简单容易理解,但不能完全一概而论。后又有人提出了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分别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