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丰,张光[12]在论文中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膛线在对于药筒发射时的应力和抽壳力的作用,同时理论上分析了炮闩开启时间和药筒身管间初始间隙对于抽壳过程抽壳力的影响。
康艳祥,张以都等人[21]运用了非线性有限元的方法对自动武器的抽壳装置的抽壳过程和抽壳时的抽壳力进行了仿真并计算出相应的结果。同时对于抽壳力的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
杜中华,王长贵等人[8]研究时的方法是在Pro/E中建立火炮炮闩机构的三维模型,并导入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炮闩刚体模型,对炮闩系统刚体模型虚拟样机的动力学相关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接触力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化并不光滑,而且还可能出现碰撞后短时间脱离,然后再次进行撞击的现象。
张箭锋等[9]利用ADAMS同时结合了磨损规律对炮闩装置进行仿真,研究了装置上重要部件的磨损对于炮闩工作的影响程度,表达了炮闩发生故障主要来源于磨损的观点。但是他没有对于磨损量的多少和炮闩动作上影响大小给出数据上的研究,即只是进行了定性考虑。
徐耀春[11]在他的硕士论文中研究了某种舰跑炮弹发射过程中抽壳系统存在的零件塑性的形变和零件接触相互磨损的问题,以及怎样提高抽壳动作的顺畅性的方法。首先将有限元技术和结构动力学理论结合在一起对药筒的抽壳力和抽壳机构的结构动力学特性展开研究,对研究时所需要的相关数据进行模拟。然后将用 PRO/E制作好的舰炮的抽壳装置的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模型进行划分网格。最后利用ABAQUS中的显示算法对模型分析研究,将得到的各部分得结构应力进行解释,研究了厚度对抽筒子应力的影响,确定了摇臂因该选择的最优厚度。
总的来说,虽然对于炮闩系统机构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于单独的抽壳装置研究很少,即使有研究也大都集中在对于抽壳过程抽壳力的研究方面。对于抽壳装置的结构的相关参数的研究和抽壳后药筒的速度对抽壳性能的影响的研究就比较少甚至说没有。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抽壳性能的问题一般考虑抽壳力和抽壳装置的结构这两个方面。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某口径的舰炮,第二章对装置抽壳过程的分析利用了弹塑性力学的相关知识,计算出抽壳力的大小,找出了影响抽壳力的几个因素;第三章分析其炮闩机构抽壳系统的工作原理,对其结构进行尺寸设计及强度校核;第四章则是介绍如何将模型导入ADAMS进行刚柔混合模型的虚拟样机的制作,第五章是对制作好的抽壳装置的刚性体模型和刚柔混合模型虚拟样机分别进行仿真分析,对比分析输出的抽壳力曲线和文献资料中试验得出抽壳力曲线,发现各个模型的优缺点;并针对刚体模型,发现抽壳阻力和复进速度抽壳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于抽壳力和抽壳结构的分析研究,提出几种提高抽壳性能的方法。
1。4 本章小结
研究炮闩抽壳装置的的目的和意义,分析了国内研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下面各个章节研究的内容及所使用的方法。
第二章 抽壳力的计算
2。1 炮弹发射过程力学分析
炮弹发射前,药筒和身管之间一般会拥有一定的间隙,以便于装填。
发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膛压作用期和内压作用期。在膛压作用阶段,药筒由于压力作用发生沿各个方向的塑性变形。
在内压作用期间,又可以分为膛压上升过程和膛压下降过程。膛压上升时,药筒与身管慢慢贴合,药筒和身管壁一起进行弹塑性变形;药筒和身管贴合在一起之后,由于内压的作用他们共同承担的原因,在膛压达到最大值之前,药筒将继续发生弹塑性变形;膛压下降时,药筒和身管都将随着压力的下降逐渐的弹性恢复。但是由于在内压作用期间的塑性变形是永久的变形,不能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药筒和身管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变形量,最终的变形量如果大于初始间隙,身管和药筒间的挤压作用变大,反之则小。挤压作用越大,药筒越难被抽出来,因为在药筒与身管之间产生轴向摩擦阻力越大,即为抽壳阻力越大。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