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绩效与股权激励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文献
(一)股权激励的理论研究
在国外的研究中,LouisKelso在1958年资本主义宣言一书中最先提出了双因素经济理论,双因素理论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初,代表作为民主与经济力量,这是股权激励制度产生与发展的理论论文网基础。Holmstrom认为,如果股东可以清晰地知道经营者带来的经营业绩,那么除了支付固定工资还要对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好坏进行奖惩,这样就可以确保经营者努力工作,为股东创造最大的价值。Fama认为,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企业运作的一种有效形式,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通过给予经营者一定数量的股权则解决了两权分离带来的矛盾问题,能够使经营者的利益与股东利益联系一起。Murphy认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效果主要是受公司的早期策略。行权价格。期权定价模型。股权激励类型。股权有效期。行权价格的重新定价等因素的影响。
(二)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
国外的文献中,大部分研究认为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存在不相关或者负相关关系。
第一,正相关性。Murphy通过对2003~2008年的不同行业研究得出,实施股权激励的高新技术产业最多,并且这些公司都以一种长期方式进行激励,且实施后公司业绩明显强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在选取的54个企业样本中,均显示出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Shivdasani以2007~2011年的100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研究,试图得出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实施股权激励后,公司管理层就努力工作从而提高公司价值,存在着强相关关系。ChristophKaserer将德国的汽车制造企业作为整体样本进行研究得出,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公司股价与公司销售收入的增长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第二,不相关或负相关性。Jensen。Murphy以1974~1986年的1310家美??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公司管理层的薪酬(工资和奖金)与公司业绩并不相关,公司每提升1000美元业绩收入,仅仅带给了公司管理层2。2美分的收入,表明其之间不存在相关性。Himmelberg等人通过对美国医药上市公司实证研究证明,在企业各个因素都均衡的状态下,对经营者实施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弱相关的关系,实施股权激励并不能给公司带来额外的收益。Schaefer通过对普通员工实施过股权激励的公司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如果对公司的普通员工实施股权激励,与公司的业绩根本不存在关系,甚至出现了负相关关系,原因是企业无形之间增加了成本。
二。国内研究文献
(一)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存在线性相关性
唐现杰。王怀庭以深沪两市262家制造机械。设备。仪表类上市公司以2006~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回归分析等多种分析方式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显示:股权激励对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有一定的影响,对公司的经营业绩的提升也会有显著的影响,所以得出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徐剑华与者贵昌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安徽省沪深两市上市的36家公司201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的结果显示,管理层持股比例高低和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李菲从公司治理强度视角,以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两者的相关关系受到公司治理强度的影响,治理强度越高,两者呈现越强的正相关性的结论。
(二)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存在非线性相关性
郭峻。颜宝铜。韩东平经研究发现,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的高低和企业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为曲线关系,该曲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管理层持股比例低于27。58百分号时,公司经营业绩随之不断增加而增加;第二阶段,管理层持股比例高于27。58百分号低于88。09百分号时,公司经营业绩随之不断增加而有所下降;第三阶段,当管理层的持股比例高于88。09百分号时,公司的经营业绩又一次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这一曲线关系说明当公司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增长到一定数值时,股权激励的激励作用就会突显。
仪垂林把沪深两市771家上市公司2008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分析,经过多种分析方法得出,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之间呈现出显著的三阶段的曲线关系:第一阶段,当管理层持股比例低于23。8百分号时,公司价值随管理层持股比例增加而上升;第二阶段,当管理层持股比例高于23。84百分号低于60。55百分号时,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使公司价值有所下降;第三阶段,当管理人持股比例高于60。55百分号时,两者又会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三)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不具有相关性。
顾斌。周立烨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业绩评价指标,对2002年之前实施股权激励的沪市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分析了实施股权激励后的效果,最终得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作用不显著的结论。李梓嘉依据上市公司在2005~2009年披露的企业相关数据,对其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首先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发现实施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之间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次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依然得出股权激励的实施对企业业绩增长的激励作用不显著。林丽萍和蔡永林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进行了研究,得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效果并不明显的结论。
三。结语
由以上文献资料可以看出,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针对股权激励的相关文献的观点均集中于股权激励与公司经营业绩的相关性,都出现了不同的研究结果,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意见,分为线性相关。非线性相关和不具有相关性这三种观点。从理论方面,股权激励不仅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最佳方法,而且是使管理者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的法宝,同样对人才有一定的吸引作用。从实践方面,面对国外企业制定并实施股权激励的成功运用,的大部分企业却没能较好地运用到实践中,说明股权激励本身并不存在问题,而是没能制定符合自己企业特点的股权激励方案,只是照抄照搬了国外的成功案例。综上所述,任何企业如果想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合理的股权激励实施方案,就必须分析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不能盲目实施股权激励,这样才能使股权激励的效用得到最大的发挥。
(作者单位为云南民族大学管理)
公司绩效与股权激励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