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社会审计风险的含义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审查后、对财务报表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可能导致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审计风险包括误拒和误受两种风险。误拒险是指企业的财务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却出具了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所造成的责任风险[1]。误受险是指审计人员通过搜集到的审计证据,并未发现财务报表实际存在的重大错报而发表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所导致的责任风险。最近几年我国发生的审计失败的案例大多是误受险,所以目前社会审计的研究重点就落在降低误受险上。
2。2社会审计风险种类
(1)虚假信息披露。虚假信息披露是指企业以信息公开的方式向大众发表了不存在的,虚构的信息。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虚构本身不存在的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作出错误的判断;二是故意隐瞒某些不合法的已经发生的事实真相,后者歪曲事实。
(2)重大遗漏。重大遗漏是指企业在披露信息时,并没与将所有应当披露的内容披露出来。重大遗漏包括过失遗漏和故意遗漏。前者是由于会计人员的过失导致,应当提高警惕;后者属于舞弊行为,其背后隐藏的是企业不愿揭露的违法违规的不正当交易行为。企业的重大遗漏会干扰审计人员的工作,使审计风险居高不下。
(3)诱导性信息披露。诱导性信息披露指企业公开发布的经济事项虽然是真实的,但因其陈述有问题,没有正确的描述事实使得报表使用者对其产生了与事实相违背的理解。诱导性信息披露会阻碍审计人员作出恰当的职业判断,实施合理的审计程序,使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人员承担较高的审计风险。
2。3审计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审计人员发表审计意见是在对发生的客观事实实施了一系列的审计程序、采用一定的审计方法从而获取相关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作出的。而审计方法一般是采取审计抽样,那么因为抽样方法自身的缺陷(即通过样本得出结论推断总体)从而导致审计人员搜集的审计证据总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差,审计人员据此有可能会得出产生错报的风险。因此,审计风险总是会存在的,它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各个环节。
(2)可控性。可控的风险,顾名思义是可以通过手段控制调节的。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改进审计方法、时刻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提高专业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和道德等方面来最大限度地将可控风险调至最低。
(3)偶然性。审计风险存在是由多种可控和不可控因素造成的。有些风险是审计人员可以识别出的,而有些则是审计人员无意中接受的。所以对于审计人员应当充分意识审计风险发生的偶然性,时刻保持职业怀疑,以降低可能承担的审计风险。
(4)潜在性。审计风险的产生一部分取决于审计人员对审计责任的认识。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没有责任意识、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则会很有可能发生错报,但是这些错误的事实并没有造成重大错报,那么审计风险就没有真正实现,审计人员也不必去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时,审计风险的存在就是潜伏的、无法得知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它是潜在的并没有实际发生的,并不代表可以忽略,审计人员还是应当谨慎对待,以防潜在变成现实,产生重大错报风险。文献综述
3 社会审计风险带来的危害
3。1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审计工作存在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若想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与实力,那么必须将防范审计风险摆在首要位置。审计风险的存在对于审计人员来说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那么即使审计人员付出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还是收效甚微,甚至会造成审计工作的中断,这大大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