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目标成本法 7
2.1.1目标成本法的理论 7
2.1.2目标成本法的循环步骤 7
2.1.3目标成本法优点 8
2.1.4目标成本法缺点 10
2.1.5传统目标成本法模型 11
2.2资金成本 12
2.3净现值(NPV)和经济增加值(EVA) 13
2.3.1净现值概念和计算 13
2.3.2经济增加值的概念和计算 14
2.3.3净现值和经济增加值间的数学关系 14
3融入资金成本的目标成本法模型 16
3.1传统目标成本法存在系统性缺陷 16
3.2融入资金成本的目标成本法模型 16
4目标成本法模型的充分性证明 20
4.1融入资金成本的产品项目盈亏平衡模型 20
4.2传统目标成本法模型的充分性证明 20
4.3融入资金成本的目标成本法模型的充分性证明 22
5融入资金成本的目标成本法案例证明 24
5.1传统目标成本法接受而盈亏平衡模型亏损的情况 24
5.2传统目标成本法不接受而盈亏平衡模型盈利的情况 25
5.3传统目标成本法接受且盈亏平衡模型盈利的情况 26
5.4用折线图对上述情况进行证明 27
结论与展望 30
致谢 31
参考文献 32
融入资金成本的目标成本法改进研究
0引言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增强,如何获得稳定的利润已经成为企业在市场上立足的根本,但由于在有效的市场中,销售价格受市场的限制,产品成本一定程度上成为项目利润水平的决定因素。自日本在汽车制造业率先提出目标成本法并成功实施后,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开始采用目标成本法。Sulaiman[1]和Tanietal[2]通过调查发现,截止到2004年,印度和马来西亚已经分别有35%和41%的企业采用了目标成本法,原产地日本更是在1994年就有33%的制造企业采用。据日本神户大学调查,交通运输车辆、精密仪器、家电产品等行业已经普遍使用目标成本法。除制造业外,人们开始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目标成本法和不同产业融合时产生的问题,如将目标成本法结合其他方法应用于房地产、石油开采等行业。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长时间实践经验的积累,人们已经认识到目标成本法的一些缺陷,比如最初的目标成本法仅是将变动成本考虑其中,而实际上产品的成本中还应包含其分摊的部分长期投资。在随后的日常使用中,企业逐渐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企业管理特点,对目标成本法加以完善,在对日本企业的调查中发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企业已经将产品分摊的固定资产金额纳入目标成本。
2006年,Kee和Matherly首次通过案例描述了目标成本法存在的一个新的问题,即即使项目成本低于目标成本,仍可能导致最终项目的净现金流量为负[3]。这与目标成本法当初被提出时的概念不相符合,DekkerandSmidt(2003)认为目标成本法被企业应用的最初目的是降低成本,并在高度不确定的外界情况下保证利润[4],而案例却得出在符合目标成本法限定的基础上,利润为零甚至为负的结论。2010年,RobertKee进一步对Kee和Matherly所提出的净现金流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这类问题并非偶然发生,而是系统性存在的。RobertKee提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传统目标成本法忽略了资金的时间成本,从而导致传统目标成本法高估了单位变动成本,低估了长期资产成本[5]。本文希望从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的角度探究资金成本是如何影响目标成本法进行决策的,并对目标成本法从资金成本角度在理论上进行研究改进,将资金成本融入到目标成本法中。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照目标成本法的结论决定应将设计好的产品重新设计还是开始生产,如果目标成本法本身存在系统性缺陷,就会导致企业在参照目标成本法的结论进行决策时出现不可避免的错误,错误的决策进而会导致企业在市场上处于被动的局面,甚至会使企业面临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风险。因此,通过对目标成本法的进一步改进,将资金成本融入目标成本法模型中,能更准确地反映产品生产上市后的盈亏销售情况,以及对公司的影响,指导企业更好的对目标成本法加以应用,使企业管理人员做出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判断,同时,能为企业的发展建立一条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更好的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立足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