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市向来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要达到上市的要求,至少需要一至三年以上的准备。一般来说,企业上市需要经历三个步骤:上市前准备,上市申请,上市发行。其中上市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有句话说得好,“机会只会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是以,正在筹划上市的企业一般都会认真筹谋,仔细的分析自身的优缺点,衡量利与弊,作出合理决策,选择最适合企业发展的方式,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上市,把企业做大做强。据我们对已上市企业中的一些统计,申请上市前,企业大多会选择融资,融资轮数一般根据企业自身而定,其目的就是为了能达到上市的要求。因此,关注企业上市前的融资问题是研究企业上市问题的重中之重[1]。
本文所讨论的企业上市前的系列融资问题就是从企业成立,准备引入资金时开始研究,关注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什么解决方法?如何避免融资过程中出现更大的风险?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连接金融与企业的纽带-融资能有更深入的认识,进而能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也更加规范,营造一个更加良好与更有秩序的金融市场环境。因此,研究企业上市前融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对维护良好的证券市场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企业上市前进行融资的动因及融资方式
1.1企业融资理论
(1)M-M理论
著名的MM定理是对企业融资结构研究的开始,该定理假设在完美的市场,没有税收影响的情况下,证明出资本的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该定理解决的是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融资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定理的基本出发点是,在某些条件下,必须有最优的融资结构来最大化企业的价值[2]。而企业融资就是要选择最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
(2)融资顺序理论
由Mayers在1984年提出的融资顺序理论是指融资新项目融资方式的优先排序安排。该理论认为,企业的融资决策是根据控制多元化原则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如分散控制和财务成本,即不存在交易成本的内生融资和积累营业利润为首选;其次是选择债务融资,因为其低交易成本;对于最严格的信息限制,可能导致企业所有权分散化和被低估的股权融资是企业排名最后的选择[2]。但在当前市场的影响下,股权融资是各大企业上市前的必经之路。
(3)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影响企业融资结构变化一些基本的要素主要有信息约束,企业规模和
企业增长期资本需求变化。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由于信息,资产规模等因素的变化导致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结构发生变化。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处于早期阶段的企业,很少能获得外部融资,融资的渠道也很窄;企业的顺利发展,需要金融体系的多元化来应对其不同增长阶段的融资需求[2]。
1.2企业上市前融资的动因
中国企业上市前先选择融资的动因主要有以下3个:第一、在上市前就引入战略投资人能够获得足够的上市费用。战略投资人多为上市公司或有名的风险投资基金,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现金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支付大量上市所需费用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压力,但是引入战略投资人就可以直接支付费用,较为简便。在上市前引入战略投资者可以获得重组所需要的资金。第二、可以说企业上市前进行融资也是创始者推动的结果。企业上市给企业的创始者也可以带来资本的增值,使很多创始人通过企业上市一夜暴富,虽然引入投资者会稀释创始者的股权,但同时投资者的进入也承担了相应的责任与风险。第三、在上市前引入战略投资人不仅能够提升公司的整体形象,还可以进而提高公司上市时股票发行价格和达到最大化的融资效果。很多战略投资者对公众投资人在资本市场上有强力的号召力,甚至很多战略投资人还能为公司业务提供支持和帮助。如交通银行在香港上市前就先引入了汇丰银行作为战略投资人,从而获得了很好的融资效果和后市表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