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蜂非致死效应的胁迫方式可通过刺扎寄主、寄主昆虫产生防御行为和延滞效应(carry-over effect)来表现。如Barrett等发现,寄生蜂在刺扎寄主时,即使没有将卵产入寄主体内,也会造成一定比例的寄主死亡[3],有研究表明,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和豆蚜Aphis pisum 在被寄生蜂刺扎后,尽管会有部分蚜虫存活下来,但蚜虫寿命缩短,生殖力有所下降[4];粗脊蚜茧蜂 Aphidius colemani 在胁迫非靶标寄主蚜虫(自然条件下的非天然寄主)时,蚜虫会有躲避和掉落等防御寄生蜂的行为,这些行为会间接造成蚜虫种群数量的下降[5] 。Slogett 等人发现,豆蚜 Acyrthosiphon pisum在被艾文蚜茧蜂 Aphidius ervi 胁迫后,子代有翅蚜比例增加,而增加有翅蚜的比例一般被认为是暗示蚜虫适合下降的指标。而且寄生蜂雌蜂胁迫处理条件下,产生的有翅蚜比例要高于雄蜂处理条件下的有翅蚜比例 [6]。小黑瓢虫 Delphastus catalinae 在捕食白粉虱 Bemisia argentifolii 时,会迫使白粉虱向植物顶端活动,从而避免其危害下部叶片[7];烟草天蛾 Manduca sexta 在捕食性天敌胁迫条件下,天敌的非致死效应随时间变化呈明显的延滞效应,与对照处理相比,烟草天蛾幼虫在胁迫后第九天才表现出寄主体重降低,取食量下降,食物利用率降低[8]。
    黏虫 Mythimna separate(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为害多种禾本科植物,是我国麦类和水稻作物上重要的迁飞性杂食害虫[9-10],大发生时也可为害棉、麻、豆类、果树、蔬菜、林木及牧草等。
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 Wesmael和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g) 均为鳞翅目夜蛾科昆虫幼虫的单寄生蜂,其共同寄主包括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黏虫等,二者拥有相近的地理分布,在寄主龄期的选择上,斑痣悬茧蜂偏好寄生中间龄期的寄主,而中红侧沟茧蜂则偏好寄生三龄以下的黏虫和棉铃虫低龄幼虫,两蜂对黏虫和棉铃虫的二龄、三龄幼虫均有较强的寄生能力[11-13]
国内关于天敌对害虫非致死效应的研究还不多见,如何评价非致死效应在田间实际的控害效果,对评价天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供试植物:实验选用的玉米品种为郑单958,小麦品种为宁麦31,都由江苏省农科院提供。将60粒小麦种子栽种于直径20cm的塑料花盆中,待小麦发芽后生长一周备用;将15粒玉米种子,栽种于直径20cm的塑料花盆中,待玉米出苗后,继续生长一周后备用(此时玉米地上部分质量与60粒小麦种子发芽后生长一周后的地上部分湿重基本相同)。
    供试寄主:黏虫由河北省农科院提供,室内饲养在25 ± 1 ℃、60 ± 10 % RH和14 h : 10 h光周期的养虫室中,用半人工饲料喂养[14]。
供试寄生蜂:斑痣悬茧蜂于2012年9月由采自江苏省南京市东郊大豆田中被寄生的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幼虫体内育出。在养虫室(25±1 ℃、RH为60±10 % 和14 h:10 h光周期)以黏虫为寄主连续饲养、繁殖若干代,成虫以10 % 蜂蜜水补充营养;中红侧沟茧蜂于2013年9月由河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同样在养虫室内以黏虫为寄主连续饲养、繁殖若干代。子代蜂出蜂后,将雌、雄蜂群混合置于直径2 cm,长10 cm的指型试管内饲养,并喂以10 %蜂蜜水,充分交配24 h后取出雌蜂作为实验和繁育用蜂。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设计
实验设置为2因素3水平,即黏虫取食的不同寄主植物种类(玉米和小麦)和不同寄生蜂种类的胁迫水平(无寄生蜂胁迫、中红侧沟茧蜂胁迫和斑痣悬茧蜂胁迫),共组合成6个处理水平,每处理设15个重复。观察、记录黏虫幼虫体重、蛹重、幼虫存活率等指标。
上一篇:爪跳科一新属两新种记述
下一篇:番茄免疫受体蛋白Sw-5b与番茄斑萎病毒移动蛋白NSm互作分子机制研究

不同营养糖源对斑痣悬茧蜂发育适合度的影响

Bio-os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io-oss与成骨细胞系MC3T3E...

两种典型糖苷型活性物质的溶解度测定及关联

Isl1lacZ/Isl2GFP两种用于分析...

食性结构驱动的两种国产...

杭州和睦湿地两种群落中植物有机碳的分析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