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性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上具有专一性强、不污染环境、对天敌和有益生物安全等特点,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正在成为害虫综合治理必要措施之一,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7]。然而如同其他生物防治技术一样,性信息素田间防治效果受气象、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环境温度是其中重要影响因子之一。董双林等[8]研究表明,环境温度对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的产生有显著的影响,15~25℃最有利于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的产生,而10℃低温和35℃高温则使性信息素产生受到明显影响,其中以10℃低温的影响更甚,10℃低温处理不仅使各组分的滴度产生显著改变,而且使二元性信息素组分的比例受到显著影响,并使二元组分通讯信道的个体间变异明显增大(CV>10%)。向玉勇等[9]研究表明环境温度对小地老虎性信息素的含量有显著的影响, 20~25℃最有利于小地老虎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而低温和高温则均不利于小地老虎性信息素的正常产生与释放。综上所述,环境温度对性信息素的产生与释放有显著影响。温度是影响二点委夜蛾交配的主要因子之一,昼夜温度的差异和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可能是影响性信息素对不同世代二点委夜蛾诱集效果差异的重要原因。本课题研究在不同温度下,二点委夜蛾雌蛾性信息素产生及雄蛾感受的差异,更好地为其田间防治提供参考使性信息素迷向法、干扰法等在田间防治中的应用达到更显著的效果。
目前本实验室已鉴定出二点委夜蛾性信息素组分顺-7-十二碳烯乙酸酯(Z7-12:OAc)、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Z9-14:OAc),并在田间诱捕试验中发现这两种组分对于雄蛾具有很好的引诱活性。本实验采用已鉴定出的两种性信息素组分对处于三日龄暗期的二点委夜蛾雄蛾进行触角电位(EAG)实验,分析在不同温度下二点委夜蛾雄蛾对每一组分不同剂量的感受差异。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虫源 实验所用二点委夜蛾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在温度(26 ± 1)℃、光周期14L:10D、相对湿度(60 ± 10)%的人工养虫室内以人工饲料为食进行饲养。
1.1.2 器材及试剂 RXZ智能型人工气候培养箱(宁波江南仪器厂)、气相色谱仪(布鲁克,456-GC)、HP-5气相色谱柱(30 m×0。25 mm×0。2 μm,安捷伦19091J-433)、触角电位仪(Syntech,Netherland)、PR-05(Gain 10X)电极、WITEG长型玻璃巴斯德吸管 、样品瓶(32×11。6 mm)、长滴管、解剖显微镜(ZOOM645)、塑料盒(17×12×5 cm)、大塑料杯(8×11×5 cm)、小塑料杯(5×5。5×3。5 cm)、脱脂棉、毛笔刷、纱布、镊子、人工饲料(由黄豆粉、麦胚粉、水、酵母、干酪素、对羟基甲酸酯、胆固醇、肌醇、山梨酸、氯化胆碱、抗坏血酸、复合VC、链霉素、头孢、维生素B12、琼脂条、甲醛组成)、无水硫酸钠、正己烷、Z7-12:OAc (纯度≥98%)、Z9-14:OAc(纯度≥98%)。
1.2 饲养方法
待蛹羽化成蛾后,将成虫以1:1的比例放入一次性大塑料杯内交配,塑料杯底放入10%的蜂蜜水(脱脂棉球浸湿放在小塑料杯内,每天更换一次),塑料杯顶部用纱布罩上等待其产卵交配。
将纱布上的卵在装有10%甲醛的熏蒸盒中灭菌10分钟后,放在塑料盒中孵化。待卵孵化成幼虫后,饲喂人工饲料,在幼虫长到3龄时(将近0。5 cm长度),用软毛笔刷将幼虫轻轻拨于装有饲料的新塑料盒内,盖上黑布及塑料盖子,每隔两天加一次饲料。待大量幼虫长至3~4龄(约1。5 cm长度)后,将幼虫分开单头饲养,转移到装有饲料(饲料大小为1。0×1。0×1。0 cm左右)的小塑料杯内,直至化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