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建议 19
结 论 20
致 谢 21
参 考 文 献 22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尹世杰教授认为,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主要受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环境因素这四个方面的影响。其中,经济因素包括价格水平、产业结构和收入水平,其中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结构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因素、家庭因素;文化因素是由众多因素构成的综合体,主要包括文化表现层、文化制度层和文化观念层;环境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环境。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还受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行为等因素的影响。论文网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消费结构进行考察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借此把握和分析消费的变动趋势,预测消费结构的发展方向。这对于合理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产品结构的升级,衔接好产品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能够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升生活质量,以达到升级优化消费结构的目的[1],使得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保持经济的稳定性。
由于居民消费结构涉及到多个因素、多个指标,且在这些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现象,而因子分析主要用于数据缩减和结构探索性分析,优点在于可以将多个指标中的大部分信息浓缩到几个比较少的指标中[2]。所以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这样更加便于比较,使分析简洁直观。
1。2 居民消费结构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国外对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较早,大约于17世纪末就已经开始,主要方法有恩格尔定律,家庭消费支出结构及线性支出系统模型(LES)和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等。我国对消费结构问题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初,在国内对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这方面的文献比较多,例如邵民智[3]运用了灰色系统理论的GM(0,2)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上海城市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华长生[4]采用ELES模型研究江西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Huang和Liu[5]用ELES模型研究上海居民消费结构的动态变化,突破了华长生的静态研究方法;Kai T和Qin L[6]通过构建AIDS模型研究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特征;刘馨[7]采用了非线性回归模型,对四川省的城乡居民消费的统计数据进行了消费结构分析;段晓强[8]利用了回归、聚类和因子分析的方法,结合西方消费理论,构建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函数模型;朱博和陈姝兴[9]从区域的角度,探讨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性;李翔和朱玉春[10]采用了灰色关联模型,对陕西农村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进行了研究;胡彭辉[11]借助相关指标,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等等。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阐述了因子分析法的概念及基本思想,介绍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第二章,从中国统计年鉴中获取2004~2012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消费的相关数据,计算出份额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KMO和Bartlett’s检验统计表中的结果对数据是否能够进行因子分析给予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