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互动主体单一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还可以在完成某一教学任务之后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在教师提问时,虽然是面向班级里的全体学生,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在提问,某一个学生在回答,然后再进行评价。而在这位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就只关注了这位学生的回答,却忽视了班级里的其他学生,对于班级里的其他学生而言,他们没有“事情”做,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等现象。当回答的这位学生答案准确时,则会给予表扬,进行下一个环节,而当答案不够准确时,也会提问下一位同学,师生互动就是彼此简单的一问一答,如此反复,体现的仍然是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互动,对于面向所有学生的发展还存有偏差。
2。2 互动方式单一
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一般是指师生之间通过语言来沟通和交流,教师会通过语言向学生发布命令从而指控教学,或者通过语言来提问,而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则主要体现在回答问题,参与讨论交流等方面。但是我们往往忘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感染力,除了语言对话之外,学生更多的是希望教师能够关注他们,多接近他们,走到他们中去。学生不仅仅把教师看作了一名权威人士,更多的是希望能够看见教师友善的面孔,充满期待和鼓励的眼神,具有感染力的声音。但是在真正的数学课堂中,出现的情况往往是:教师在课堂的讲台上似乎被定格了,单纯地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眼神和面部表情方面显得较为单一,过于死板,这样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小学高年级。尤其是在练习课上,教师站在讲台上,甚至是撑在讲台上,与学生互动对答案,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和内在需求。虽然小学高年级的师生承受着升学的压力,很多时候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为了升学而学习,教师为了升学而教学,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教育是为了教书育人,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要拒绝成为只会做题的机器。
2。3 互动过程程序化文献综述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2]而目前的数学课堂中,到处都充斥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这些方式提出的本意是让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数学习惯和合作交流能力等等,但是渐渐地这些方式却变了味,教师只是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显得跟上了时代的潮流,顺应时代的发展,遵循新课改的理念,盲目安排合作探究,完全不顾所开展的课程内容适合不适合这些方式,或者说适合哪些方式,不去仔细推敲课程内容,为了互动而互动,各种学习方式流于形式,那么这样的学习方式又如何能提高学生的能力?给学生造成的伤害是何其之大?
3 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出现问题的原因
互动主体单一、互动方式单一以及互动过程程序化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过程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笔者从教育制度、教学方法以及教师个人修养这几个方面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3。1 唯知识论的应试教育制度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育目的已经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制度的教学模式依然深入人心。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下,考试考什么,就决定了教师教什么以及如何教,倡导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依然是唯知识论。这样就导致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活动成为一种奢侈,流于表面,课堂教学依然是一言堂,满堂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实现,学生的数学习惯和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这样的应试制度下,教师更多的只是关注升学率、优秀率,已不再关注是否每一位学生都理解了知识,只关注那些优秀的学生,有机会考上好学校的学生,这样的应试学习是违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