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生态承载力=区域内的各种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均衡因子×产量因子
产量因子是指不相同的国家或地区区域内的一种生物生产性面积所代表的特定范围内产量和世界平均产量之间的差别[10]。本研究中的均衡数值采用的是张新在湖北省2004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研究中的取值,其中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建筑用地分别为1。66、0。19、0。91、1。00、1。66[11]。之后计算出总和得到总的生态承载力,而总的生态承载力与人口数比值,就是每个人平均的生态承载力,或称为每个人平均的生态足迹供给。另外,为了让数据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应当参照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提出的倡议即在生态承载力计算的过程中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域空间面积[12]。在此,计算公式应当如下:
在本式中,EC为区域总生态承载力;ec为人均生态承载力;N为总人口数;acp为p类型生物生产性土地人均拥有面积;rq为均衡因子;yp为产量因子。
3。3 生态赤字或生态冗余计算
在一个地域空间内,如果人类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超过了它所能持续提供的生态资源,呈现的状态就是生态赤字;相反的,如果低于地域空间所能提供的生态资源,则呈现为生态盈余[13]。
计算方法为:文献综述
生态赤字或生态冗余=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
如果出现生态赤字,那就表明这个地域空间的生态系统是不平衡的,容易出现生态系统的衰落;如果出现生态冗余,那就表明生态系统很稳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4 结果与分析
从《无锡市统计年鉴(2001——2015)》中总结出无锡市人均消费的主要产品的数量以及各个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
在生物资源方面,耕地包括粮食、油料、猪肉、禽蛋;草地包括禽肉、牛羊肉、牛奶;林地包括蚕茧、茶叶、水果;而水域则包括了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