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方法
层次分析法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以及该区域社会经济现实前提,利用可数据化的指标,构建系统化、有目的性的指标体系,然后借助yaahp软件绘制出各个指标层并运用计算系统计算每个指标的权重值,得到洪泽湖生态经济区旱涝灾害各个指标层的权重值大小,利用数据从而对该区域旱涝灾害做出风险评价。
1。3 数据来源
选取宿迁、洪泽、盱眙三个站点近30年的降水量、人口、社会总资产等指标和1996、2000、2005、2010、2011、2012、2013、2014年的GDP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数据来源国家气象局、淮安市统计年鉴和宿迁统计年鉴。
2 区域评价指标选取和评价方法的应用
2。1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体系的构建
选取评价指标主要是从灾害风险的成因性、影响性、可描述性和可评判性进行分析研究。通常包含致灾因子及其危险性、孕灾环境暴露性、承灾体脆弱性和抗灾减灾能力等主要组成部分。
1991年,联合国提出了“风险度=f(危险性,易损性)=危险性=易损性”这个通用自然风险度表达式。该表达式主要是在危险性的前提下,以易损性作为基础,来对风险的大小进行评估,但是根据灾害产生理论,如在一个区域内,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组合在一起便可使该区域发生自然灾害,并且可以决定灾害的风险度。由此可以发现致灾因子危险性、区域孕灾环境的暴露性、承灾体的脆弱性和区域防灾减灾能力等要素的综合结果能够决定风险大小。
因此,由于联合国提出的公式对风险度进行评估主要是参考灾害的危险性和易损性(脆弱性),并没有考虑到其他的方面,所以风险专家学者们对这个表达式进行研究改良,依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自然灾害风险的产生是由各类自然因子综合在一起致使的,对区域自然灾害风险度评价可以用如下公式。
D=f(H,S,V,R) (1)文献综述
在公式中:D为灾害风险,H为危险性,S为暴露性,V为脆弱性,R为防灾减灾能力[2]。
由于产生区域灾害风险的因素大多数很难数据化以及有些因素的准确数据也很难获取,所以本文对洪泽生态经济区影响的干旱和洪涝灾害进行风险评价,考虑到指标数据获取的诸多状况,有目的的筛选出可以量化并且容易统计获取的指标,选取旱涝发生频次、多年降水量的均值、人口密度、GDP、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地方财政收入等指标来表达该区域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并构建如图 1所示洪泽生态经济区旱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图 1洪泽湖生态经济区指标体系
2。2 计算方法与模型构建
(1)危险性评估模型
灾害危险性评估就是把自然灾害这个抽象的东西用数据直观的展现出来。危险性是灾害与生俱来的,可以通过描述灾害范围大小和产生的几率来具体化。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旱涝灾害,旱涝灾害发生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区域降水量发生异变,根据异变的情况,可以清晰的描述该区域的旱涝状况。计算危险性的高低应该主要参考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根据降水量的分布状况,处理数据并统计出区域内不同等级旱涝发生的次数,最后评估旱涝危险性的高低。另外,结合降水变异系数的规律来评估旱涝灾害是否有突变的可能会使得评估更加准确。所以在计算旱涝灾害的危险性指数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致灾因子所处在的环境,还需要把降水变异系数和该区域旱涝发生频次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