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不同进氧方式对 GaAs 光电阴极激活的影响研究 11
3。1 实验准备 11
3。2 实验结果 11
3。3 分析与讨论 15
4 不同激活法比对 GaAs 光电阴极激活的影响研究 16
4。1 实验准备 16
4。2 实验结果 16
4。3 分析与讨论 20
结 论 21
致 谢 22
参 考 文 献 23
1 绪论
1。1 GaAs 光电阴极发展概况
1。1。1 GaAs 光电阴极的原理与发现
当光照射某种材料时,材料内部的电子获得一定的能量而逸出,这种现象称为外光电效 应,又称光电发射,其中,从材料内部发射出来的电子称为光电子,光电子所形成的电流即为 光电流,而能够利用外光电效应发射光电子的材料即为光电阴极[1]。论文网
从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认为这是光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形式,他认为电子能逸出 是因为吸收了入射光的能量,从而具备了克服材料表面势垒并从其逸出的能量。从二十世纪 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研究者们共发现了 6 种光电阴极[2]:银-氧-铯光电阴极(Ag-O-Cs,S-1, 1930),铯-锑-钾光电阴极(Cs3Sb,S-11,1936),铋-银-氧-铯光电阴极(Bi-Ag-O-Cs,S-10,
1938),钠-钾-锑光电阴极(Na2KSb,1955),钠-钾-锑-铯光电阴极(Na2KSb[Cs],S-20,1955) 和钾-铯-锑光电阴极(K2CsSb,1963)。它们的量子效率图如图 1。1 所示。
根据 W。E。Spicer 的光电发射“三步模型”理论[3],如果材料的表面真空能级降至体内导带 底以下就可以形成负电子亲和势,由光照激发产生的光电子只要能从阴极体内运行到表面, 就可以发射到真空而无需过剩的动能去克服材料表面的势垒,这样光电子的逸出速度和几率 都将大大增加,光电子逸出效率提高。这一推测 1965 年被 J。J。Scheer 所证实[4],他们在重掺 杂 P 型 GaAs 基底上覆盖一层 Cs,从而得到了具有零电子亲和势的光电阴极。三年后, A。A。Turnbull 和 G。B。Evans 发现激活时用 Cs、O 交替的激活方法比单用 Cs 可以获得更有效率 的光电阴极和更高的光电发射,它的量子效率图如图 1。1 中的曲线 7 所示。
图 1。1 七种光电阴极的量子效率曲线
1。Ag-O-Cs 2。Cs3Sb 3。Bi- Ag-O-Cs 4。Na2KSb 5。Na2KSb[Cs] 6。K2CsSb 7。 GaAs-Cs-O
从上图可看出,量子效率最高的是 GaAs NEA 光电阴极。Scheer 等人在 1965。6 得到 p 型 GaAs 与铯(Cs)第一 NEA 条件。此后光电技术一直是一个活跃的研究发展领域。为了提高 光发射的稳定性产量,对半导体材料和 NEA 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Cs 和 O(或 NF3)交 替沉积,Cs 和 O 的这些周期中重复供给,直到量子效率(QE)达到最大值。最近,随着晶 体生长技术,新型半导体材料进入了光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