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献: 国外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研究较为完善,尤其在实际经验上比国内更为丰富。Fama&Jensen(1991)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对审计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事务所采用合伙制的形式时,各个合伙人均承担无限责任,因而在面对审计舞弊时所要付出的成本较大,而有限责任制相较之则显得较小,这样便会迫使他们发表客观、真实的审计意见。此外,各个合伙人之间还会积极的通过互相监督,并约束某一或部分合伙人的舞弊行为,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因此,Fama&Jensen认为,合伙制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最好组织形式。Rohami Shafie和Mohd AtefMd 认为审计轮换制度对审计报告质量有着重大影响,应该设置合理的审计任期,不宜过长但也不宜过短。Michael C。 Knapp(1985)认为大客户对于每个事务所的诱惑都是非常大的,因而审计质最与审计客户的规模有关。Gregory D。 Kane和Uma Velury(2005)认为:在现代公司制的企业里,审计质量最主要的、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就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分歧”。Raymond( 1994)提出,对于审计质量的控制,应当将全面质量管理与审计业务相结合,才能有效的控制审计工作的质量。此外,他还提出了不断改进审计质量的模型,并通过该模型来实现对审计质量的控制及改进,为审计质量控制的实务操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85079
国内文献:虽然我国会计事务所起步迟,但我国很多学者也就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问题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谢贵荣(2004)认为,影响独立审计质量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市场需求、公司治理结构、审计收费、注册会计师的财务利益是否独立、执业规范体系建设是否滞后,以及会计信息是否失真;内部因素则包括:执业技术水平、职业道德和组织形式。窦珊(2007)认为,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有:审前准备工作不充分(表现在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了解太少,忽略了制定审计方案时的前置工作,审计方案过于简单,对审计的目的不明确)、财务利益、利用人事关系招揽业务、价格竞争、咨询服务、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以及专业胜任能力。张海梅(2009)认为,影响审计质量的有十大因素。它们是:客户的正直性、客户的财务状况及异常风险、内部控制、审计独立性、CPA的执业经验、CPA的职业判断、CPA的职业谨慎和敬业精神、会计市场的无序竞争、委托人及其他第三人的觉悟程度和利益保护意识,以及法律环境。黄胜华(2011)认为,影响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审计人员审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审计人员对财会知识和法律法规不熟悉;审计方法不当,审计责任感不强。而客观存在的因素(问题)则有:我国立法和司法制度不健全、审计的真正需求者缺失、审计关系失衡。曾贞(2012)通过对审计实践工作的总结,提出了通过加强合伙人、项目经理、助理人员等各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加强审计质量控制。胡弈明(2012)通过对事务所绩效考核、报酬管理模式的选择动因及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分析说明如何激励、约束员工。李珩(2013)认为,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可以分为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客观环境方面包括:市场缺乏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要求、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主观因素则包括:事务所的性质及组织结构、获取最大化的利润的目标、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不严格。廖群(2014)认为有必要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资格两道门槛,尤其在加强“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对设立分所过程的监督,以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胜任能力。综上所述,我国专家学者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的研究的范围较广、内容较多,基本上涵盖了事务所质量控制的方方面面,但在结合我国特殊审计环境,从外部环境视角出发对质量控制问题展开的研究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