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循环经济基础理论
①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投入、高效率、低排放为主要特征,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
(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世纪的大趋势[M]。2003。P43〕
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P56)
循环经济为会展经济的健康发展开辟了开发与保护的途径及解决措施,使环境保护理念运用于会展经济的发展中。在会展活动中,必须遵循新循环经济的 3R 原则,利用智力资源产生的科技和会展活动所带来的资金对会展废弃物和环境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实现会展经济的循环利用。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会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②循环经济的原则
20世纪80年代末,杜邦公司提出了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3R”原则,是循环经济最重要最基本的实际操作原则。
(1) 减量化(Reduce)原则
“减量化”原则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的环节,尽可能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资源消耗,最核心理念就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产品清洁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完全消耗的利用与开采,选择用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地减少物质和能源在生产、消费过程的投入,对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生产者应通过减少产品原料投入和优化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
(2) 再利用(Reuse)原则
“再利用”原则是指产品可以多次使用或者经过翻新、修复或再制造后继续使用,达到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的目的。该原则需要消费者改变原先的产品使用方法,增加产品使用次数,有效发挥产品的服务效益和延长产品的寿命。比如,可再利用的饮料瓶可以经过消毒、再灌装、返回到货架上去,有时候甚至可以多达 50 次循环。
(3) 再循环(Recycle)原则
“再循环”原则是指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实现废弃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源。针对产业链输出端的废弃物,在提升工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废弃物的多次回收和再利用,实现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和废物多级资源化,实现废弃物的最小排放。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重组、升级和转型,实现经济体系的生态化。
①国外循环经济研究现状
国外循环经济开始较早,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在国外很多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在1965年美国就颁布了《固体废物处理法》,成为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将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确定下来的国家,后来1984年又制定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及《综合环境响应、补偿和责任法》。1996年德国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弃物法》。日本是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比较靠前的国家,于2000年颁布并实施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此外还制定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计划。还有其他国家,如欧洲各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按照“3%”原则制定了实施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
(2)循环技术和循环产业的经济学研究
Chalier、Parkerki(1999)在实例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循环经济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经济刺激机制,其出版的《实行循环经济技术经济学》,提供了循环经济的成本效益分析工具。美国环保局根据1997—1999年统计调查报告,运用复杂的经济模型估算出了美国循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为政府进行战略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显示,循环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大约为3%。Chalier、Parkerki、Morris分别对清洁生产循环型技术的创新机制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企业层次的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