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行为的定义及特征

20世纪70年代的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August Comte)首次提出“利他”,指向一个人对别人的无私帮助,后被其他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沿用。心理学界对利他行为的普遍定义为:“利他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互助、捐献和分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1]。同时心理学界对亲社会行为的定义有:Mussel和Eisenberg的“真正的亲社会行为是指行为者并不期望酬奖,不为避免惩罚,而试图帮助他人或为他人利益而行事[2]。”王蕾的“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那些受其所在社会接受和鼓励的行为,是个体自觉遵守社会规则,从而获得社会规范肯定的行为,它的动机更多地体现在有益于他人[3]。”由此看来,心理学家所认为的亲社会行为就是以帮助其他人为目的的不期望任何形式回报的行为,也就是“利他行为”。但是罗森汉根据行为动机把亲社会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发的亲社会行为,即动机是关心、帮助他人的亲社会行为;另一种是常规性的亲社会行为,即期望得到对自身有利的好处,如避免惩罚等[4]。除此之外, 不期待任何回报的亲社会行为是沙莲香对利他行为的定义,她指出利他行为的四个特征:(1)利他目的:利他行为的目的是有利于他人,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2)自愿:利他行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3)无私:利他行为是不求任何回报的无私奉献行为;(4)代价:利他行为具有个人牺牲性,需要帮助者付出一定的代价[5]。因此,利他行为并不完全等同于亲社会行为,而是亲社会行为的下属概念。利他行为作为最高层次(动机、利他程度等方面)的亲社会行为,更强调行为动机,需要提供帮助者付出一定的代价,而帮助对象获得一定的利益。89677

2。利他行为与亲社会行为

利他行为(altruism)指的是行为主体无任何利己动机的情况下自愿地表现出地对他人和社会有利的行为,同时行为主体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则是一个涵义比较广泛的词汇。它指的是行为主体表现出的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差别就在于利他行为强调了“自愿”、“不期望任何回报”和“对他人和社会有利”,但亲社会行为只强调了“对他人和社会有利”,至于行为主体是不是自愿地还是迫于老师或者家长的压力,或者是为了自己的其他利益顺便有利一下社会或他人,还是出于这次我帮你,下次你帮我的心理期望才表现出某种行为,亲社会行为统统都不计较,只要该行为有利于他人和社会,就能叫做“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则通常被定义为一种有损失自己利益的倾向,目的是使他人或社会受益的行为,并且是自愿地。那么那些为了得到别人的玩具或者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夸奖等原因表现出的分享帮助等行为就不属于利他行为。其实有很多行为从表面上看起来是利他行为,但是背后的动机却是利己的。对以前获得帮助的回报、追求别人的物质回报、追求社会名誉感、或者是为了减轻心中的愧疚感等行为动机均不属于利他行为动机,相应的助人行为也就不属于利他行为[6]。论文网

3。利他行为的理论解释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通过学习获得利他行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模仿、强化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首先观察生活的周围环境中的成人的利他行为,然后模仿、强化,同化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儿童学习利他行为的方式有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发射)、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在学习的过程中,父母和老师给儿童创造的成长环境(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对儿童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上一篇:电商产业园支持服务能力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下一篇: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小学前置性学习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学前儿童和手机电脑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职业期望主动学...

PCK数学领域学前教育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困境儿童的救助工作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自闭症儿童家长支持系统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基于图像处理的高速公路...

Aproiri模糊关联规则实现研究

服装快速成交的方法 卖衣...

江西计划生育政策最新消...

高职院校开展老年护理专...

奥尔夫打击乐器在中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高校体育應落实素质教育的研究【1892字】

基于Android系统的车载智能控制器APP软件设计

农村低压輸电线路雷电致...

试分析孔子的礼學思想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