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最开始国内有关企业风险管理研究的重点主要在于:介绍《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这是由COSO颁布的;比较分析该框架和1994年颁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有什么不同之处以及相同之处;首次引入和界定CRO概念和意义。之后也有研究学者分析在实施ERM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及如何从ERM这一概念入手,开创出具体并且详细的ERM行动指南。周士富(1980)写了一篇介绍风险决策的方法--贝叶斯法和决策树法的论文,开始介绍了西方国家企业风险管理的办法[10]。佘廉(1989)首次提出了企业逆境管理理论,并创立了企业预警管理体系,强调对于企业战略目标来说,企业预警管理(追求风险的降低和规避)同传统的企业成功管理(追求绩效的改善)同等重要[3]。从此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的研究学者也潜心于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他们尤其关注面对财务风险时,企业应该实施的策略。有些国内企业也开始重视企业风险管理,海尔和华为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企业,它们强调要时刻保有树立风险意识,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还要构建适合公司并且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吴选作(2006),张芳(2008),王伟(2009)等建议借鉴平衡计分卡体系构建企业风险管理框架[5/6/8]。他们认为平衡记分卡和企业风险管理之间有很多相同的因素。把二者相结合,创造的基于平衡计卡的风险管理框架,能够进一步开拓风险管理视野,让管理层能够同时考虑到风险管理和业绩考核,但总体还并不完美。2012年,孙园园做了有关企业风险管理和公司绩效关系的课题,她把中国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结果显示企业风险管理指标在不同的行业中表现出较大的不同,还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4]。
[1]陈志国、黄薇薇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与价值创造机理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0(3). [2]慕继丰.复杂组织的全面风险管理初探[J].中国管理科学,2000.(11).
[3]佘廉,张倩. 企业预警管理的系统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4,(11). [4]孙园园. 企业风险管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5]王 伟.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预警模型探索[J]. 经济研究参考,2009,(23).
[6]吴选作. 企业风险管理和平衡计分卡的整合分析[J]. 财会通讯 (综合版),2006,(7). [7]杨树东,何建敏基于的我国保险公司绩效评估实证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 报.2009(13)
[8]张 芳.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预警系统研究[D].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9]张洪辉、王宗军投资过度、投资不足与中国上市公司市值,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1) [10]周士富. 经济管理中的决策分析方法[J]. 经济管理,1980,(9).
[12]Beasley M S, Pagach D P, Warr R S. Information Conveyed in Hiring Announcements of Senior Executives Overseeing Enterprise-Wide Risk Management Processes[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08, 23(3):311-332.
[13] Baxter, R., Bedard, J. C., Hoitash, R., & Yezegel, A. (2013).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program quality: Determinants, value relevance,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30(4), 1264e1295.
[14] Bertinetti, G. S., Cavezzali, E., & Gardenal, G. (2013). The effect of the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on the firm value of European companies.Working Paper n. 10/2013. Universit ? a Ca’ Foscari Venezia,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http://dx.doi.org/10.2139/ssrn.2326195. Available on the internet at http://ssrn.com/abstract¼2326195 Accessed 10.06.2014.
[15]Froot K A, Scharfstein D S, Stein J C. Risk Management: Coordinating Corporat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olicies[J]. Journal of Finance, 1993, 48(5):1629-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