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能传输的研究从19世纪末的Nikola Tesla提出利用地球储存电荷的能力,通过磁共振耦合实现无线电能传输,并试图研制试验装置,但于资金、技术等原因,无线电能传输未能实现[5],直到2006年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学助理教授Marin Soljacic带领的研究团队首次提出了磁共振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Witricity)的概念。初步形成了无线电能传输理论,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26693
朱春波等研究者提出并论证了提高共振的品质因数可以使传输效率增加。用理论和实验分析为了增大传输距离和传输功率,不仅应降低线圈电阻,还应设法减少谐振电容等效串联电阻和高频驱动源内阻[6,7,8]。李阳等人通过设计的相关实验电路验证了频率分裂特性与系统最大传输距离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提高无线电能传输功率和距离提供有效的参考[9,10]。黄学良等人通过研究系统传输效率的影响因子,提出了一种基于共振器频率控制的效率优化方法即控制系统共振频率[11,12]。论文网
东京大学的Takehiro Imura等研究者把对无线电能传输的理论研究转到实际应用,利用磁共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通过实验验证和理论计算发现,传输最大效率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达到最大传输效率时的共振频率随着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当相隔距离为200mm时,功率传输100W,效率达到96%[1]。
华南理工大学张波教授课题组提出了谐振耦合电能无线传输技术,即利用两个发生谐振耦合的电路捕捉随距离衰减的电磁场的技术。由于发射线圈的电感偏移量对传输效率的影响较大,课题组提出采用频率跟踪方式调节谐振频率匹配发射线圈电感[5]。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的朱允中等研究者提出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利用电感和电容谐振电路构成系统发射端,用开关电路驱动,同样用电感和电容谐振电路构成系统接收端,驱动发光二极管。用100股漆包线绕制的线圈与pF级电容制作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应用开关电路驱动,系统输出功率1W,可点亮4m外红色发光二极管,接收效率10%[1]。
但在一些应用场合,传输通道周围不是理想的空气传输介质,存在金属物体干扰,如军用领域的导弹与武器平台信息交联中,分置于武器发射平台与弹体上的能量发送和接收模块构成无线传输系统,武器系统与弹体的材料多为金属,且形状结构复杂;民用领域手机无线充电时,金属壳体也处于交变磁场中。金属材料的存在会改变能量传输磁场空间分布状态,进而对系统传输性能产生影响[13]。目前,国内外对金属物体影响下的磁共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特性研究较少。文献[14] 采用实验方法初步分析了外界金属物体对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文中将小尺寸铝片靠近传输线圈时,观察到系统传输效率下降的现象。文献[15] 中提出通过测量线圈反射系数来探测接收发射端之间是否存在金属障碍物的方法。Torbjørn Skauli等人对放置在铝板附近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式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了改善干扰的系统优化方案。理论分析是通过利用搭建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各部分物理参数带入理论公式计算得出理论传输效率。实验验证是通过两步完成。第一步放置一块铝板在发射端或接收端,分别测出系统传输效率,绘制传输效率图;第二步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各放置一块铝板,测量出该系统传输效率,绘制传输效率图。通过绘制的图表得出结论:金属铝板会降低无线电能传输的效率,使发射端和接收端物理参数对称可使影响降低。
参考文献
[1] 赵争鸣, 张艺明, 陈凯楠.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新进展[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33(3): 1-13.
- 上一篇:火炮动力学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 下一篇:纳米铝热剂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
-
-
-
-
-
-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