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的《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小说中的典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水浒后传》是所有的《水浒传》续书中最有价值、最富特色的。小说接续百回本《水浒传》,写仅存的梁山泊好汉在异国创立复兴基业的英雄事迹。论文对于《水浒后传》和《水浒传》的比较的分析从小说原著出发,并结合丰富的文献资料,从题材方面、人物形象方面、叙述结构方面、语言方面以及创作意图方面对《水浒后传》和《水浒传》进行比较阐释,分析两部小说的创作个性和共通之处。44356
在历代封建专制统治者眼中,“造反”都是大逆不道的,“造反”者都是杀人放火、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但中国第一部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却反其道而行之,为那些所谓“造反”者树碑立传,并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使他们成为读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还把英雄好汉们聚居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将它翻译成英文时就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水浒后传》继承了《水浒传》“忠君爱国”的思想倾向和“奸臣误国”的观点,并在国家沦亡的紧要关头,让他们担负起抗金卫国和杀恶除奸的两重事业,把国家振兴的希望寄托在这些草莽英雄身上。
尤业东在《〈水浒传〉续书<水浒后传>与<后水浒传>忠义观之比较》中指出:“明末清初,出现了《水浒后传》与《后水浒传》这两部《水浒传》续书。两部小说对《水浒传》的忠义观念进行了反思。《水浒后传》的作者陈忱系明朝遗民,在小说中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感,肯定了忠,但反对招安路线;《后水浒传》论文网是一部书坊小说,体现的更多是对义的推崇。”
刘靖安在《论<水浒后传>的创作意图》中指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必然要通过作品的主题思想表现出来。《水浒后传》描写梁山泊未死英雄李俊、阮小七等再次起义,反对贪官恶霸,表现了忠与奸、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宋常立在《<水浒传>的农民起义形象与<水浒后传>、<荡寇志>的再评价》中指出:“《水浒传》的题材决定了《水浒传》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某些特征、理想,但是,《水浒传》的作者在宋江形象中注入了文人士大夫忠君报国、建功立业的思想色彩,这已不是历史上曾有过的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的思想,而我们的传统评论,出于思维定势,依然把《水浒传》所描写的农民起义当成是传统上历史教科书中农民起义的写照,并把它当作评价《水浒传》续书的标准,这显然是一种悖谬。如果换一个角度"知人论世",从特定时代的作家心态去看水浒系列故事的创作思想,就会看到《水浒传》及其续书《水浒后传》、《荡寇志》实际上是文人作家在不同时代处境下的不同心态的表现。”
从古至今,学术界关于这两部小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且研究的成果也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前人的研究已经很完备了,而我在借鉴前人的观点的基础上,将会从更加多的方面进行分析,挖掘出更有价值的东西,从而得出一些属于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