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结构的理论基础1.早期资本结构理论(1)净收益理论:由于负债融资成本低于权益融资,负债融资可降低企业综合成本,且负债比率越高,综合成本就越低, 企业价值越大。按照该理论,当负债比率达到100%时,企业综合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49196
(2)净营业收益理论:公司的平均成本固定不变,所以企业价值也是固定的。因为公司利用财务杠杆增加负债比例的同时,虽然负债成本相对较低, 负债加大了权益资本风险,使得权益成本上升,所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不变。公司价值对资本结构没有影响。
(3)折中理论:该理论是以上两种理论的这种观点,认为债务融资成本,权益容易成本以及总的资本成本会随着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债务融资比重的增加会使得综合资本成本下降,超出这个范围之后,债务融资成本的增加反而使得综合资本成本下降。而这个范围的临界点就是企业资本成本最低的最优资本结构。
2.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1)MM理论
最早,MM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者提出的。最早的MM理论不考虑所得税,得出了企业的总价值不受资本结构影响的结论。之后又考虑了所得税,并对最初理论做出修正,得出了新的结论:企业价值受资本结构影响,负债经营可以为公司节约税收。
MM理论的基本假设主要有以下几点○1资本市场是完善的,即所有信息都可以被市场主体获取。○2信息是透明的。○3投资者是理性的,是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4所有债务融资都不需要承担风险。个人和机构都可按照无风险利率无限借入资金。
(2)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是企业的负债在税收效应节约效应与预期成本间的权衡,该理论认为企业具有使得资本结构达到最佳状态的债务比率。权衡理论的基本观点概括如下:
第一,最佳负债比率是企业获得最优资本结构的前提。
第二,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债务给企业带来的比如税收的节约、负债的激励等好的作用;二是负债给企业带来的坏处,包括预期破产成本等。而权衡好这两方面将会带来最优的资本结构。
(3)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号传递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企业恰当地向市场表达企业价值,从而影响投资者判断。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内部人员相对于外部投资者信息更全面,包括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盈利等。但是内部人员必须恰当地向市场传递相关信号,向外部投资者展示企业价值。如果内外信息透明,外部投资者就能根据内部人士的企业行为,支付合理的价格,也就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
(4)代理理论
Jensen和Meckling提出股东经理和股东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最优资本结构基于代理成本的收益与成本的平衡。
第一是股东和经理之间的代理成本
股东和经理之间之所以有代理成本,是由于经理人并不是公司的股权所有者。股东大多持有公司较大比重的股权,更看重公司的长期发展,不希望公司因为眼前利益而丢失长期发展的能力。而经理人是受聘管理公司,当下的盈利状况直接关系到经理人薪资,所以往往更加注重自己任期内的公司效益,可能会有一定的短期行为,从而造成经理人与股东利益不一致。
第二是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股东是公司剩余资产的所有者,希望自己投资的项目可以获得利润最大化,而对于公司债权人来说,只要公司有对债务的偿还能力,不管公司的市值有多少,对其都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债权人的固定偿付额是固定不变的。作为债权人,关注重点是如果使得自己的投资风险最小。所以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利益业是不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