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进行研究之前阅读了国内外对于此问题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了总结。西方票据市场因其发展历史悠久,目前西方学者研究重点在于如何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票据市场从而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侧重的是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及创新,而不是探究货币政策在票据市场中传导的效率问题,因此笔者找寻的是较早的国外学者的研究文献。早在20世纪90年代,Friedman,Kuttner就通过实证方法得出短期国债和商业票据的利率之差中始终囊括了与未来实际产出变动的相关信息,因此可以将其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中介目标的结论。Kashyap、Stein以及Wilcox(1993)也通过分析银行贷款和商业票据的相对时点来提供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一种渠道存在的证据。研究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导致银行贷款规模减少,从而使企业混合外部融资的转变:需要融资的企业会转向票据市场,用商业票据替代一般贷款进行融资,商业票据的发行数量上升,同时银行贷款下降,致使票据市场利率提高。63988
与国外相比,国内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问题的成果大多集中在针对整个货币市场而言,针对票据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效用方面的研究开展较少,如仇月(2008)先从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了西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然后通过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回顾,从货币市场的三个子市场着手分别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货币市场在传导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并根据原因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但三条中只有她认为的再贴现政策完全失去作为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这个问题与票据市场有关,且运用的是简单的单位根检验分析,并未做更详细的实证说明。
从票据市场这点出发,国内学者针对票据市场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票据市场在我国金融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对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我国货币政策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如秦池江(2002)从经济循环,企业流动性需求,票据市场的经济地位等方面出发,论述了票据市场的经济功能,认为发展票据融资会扎实中国的金融基础对中国金融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反映了票据市场在中国金融发展中的地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2003)通过简单介绍我国发展票据市场及再贴现政策的历史和现状,从我国经济发展中票据市场应有的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企业“三角债”等现实意义出发,得出要发展规范票据市场至关重要的结论。孙晓远(2008)则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票据融资在中小企业中发展的现状以及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表明票据融资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痛的良药,侧面反映了发展票据市场的意义。
关于对我国票据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文献都抓住了我国现行票据市场的欠发达及票据数量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宽松的货币政策条件下虚增这两大问题来叙述。郑巧芳(2005),阙方平(2005),白娜,张亚珍(2006),孟琳(2010)均是通过从银行和企业两者角度分析得出我国票据融资的虚增问题是银企合作“双赢”的结果,认为票据市场中空转对倒票据业务使票据市场规模虚增,产生票据融资泡沫。这不仅与我国票据市场出现的原本意图有所出入,还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整产生极大不利影响。许世琴(2004),张次兰(2007)从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几大不足(如专业化经营和管理的票据市场尚未形成、市场中票据种类单一、利率没有市场化等)出发,认为这些缺点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并提出相关改革票据市场的建议,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提高其效率。冯丽娜(2008),王楠(2006)通过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票据市场分类及发展历史分析,与我国票据市场的比较,认为我们应该向有经验的发达国家学习,回归票据市场存在的本质目的——融资,活跃市场参与主体,增加票据种类,使得货币政策在票据市场中传导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