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现状1 股价信息含量研究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利用股票价格的信号机制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Fama(1965)提出了著名的有效市场假说,从而在股票价格和信息间架起了桥梁。
从理论上来说,由于财务状况、产品特性、市场环境和成长机会等方面的差异,每个上市公司的基本价值迥异,如果公司基本层面的信息可以通过股票进行及时、充分、准确和有效的传递,不同公司股价的变动也将有多样化的表现。64852
Beaver(1980)最早指出由于未来盈余最能直观反映公司价值,股价的信息含量指的是股票价格相对历史盈余涵盖的可能影响公司未来盈余的增量信息。他认为因为计量确认盈余存在滞后性,使得股票价格可以先于盈余对信息做出反应;因为盈余变动具有非随机游走的特点,使得影响未来盈余的信息只有部分涵盖在历史盈余中;因为盈余反映的内容具有单一性,诸如盈余无法及时反应公司高管人员的变动、重大投资行为、法律诉讼、未来经营的利好利空信息等价值相关信息,股票价格却可以很好地涵盖。虽然当期盈余无法及时反映这些价值相关的信息,但通过关注媒体报道或主动搜寻获得这些信息,投资者预期的公司未来盈余就可能会因此改变,进而股票价格相应波动。据此Beaver、Lambert以及Morse(1980)提出了反向回归方程,即把盈余的变动作为因变量,把股价的变动作为自变量,实证验证了股票价格里面确实包含了关于未来盈余的信息含量的观点。
而Roll(1988)的理论表明公司更多关于公司基本面的信息在股票收益波动中得到了反映,而被市场和行业层面的信息所能解释的部分较小,即传统的资本资产定价(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模型的拟合系数R2较小。他了解到股票价格波动的20%(以日收益率计算)和35%(以月收益率计算)可以被行业层面信息、公司价值相关的公共信息和系统风险揭示。于是,他提出了私人交易信息或者噪声交易可能可以解释未被解释的部分。
尽管Roll(1988)最早将R2与股价信息含量联系起来,但是,现代金融和会计学领域对股价信息含量的研究却始于Morck, Yeung和Yu(2000),他们认为公司真实信息的能力可以通过股票价格反映,是衡量一个国家证券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标志;Rajan和Zingales(1998),Beck, Levine和Loayza,(2000)提出发育良好的证券市场可以更好的利用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传递功能,进而对市场的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从而有利国民经济更加快速健康发展。股票价格能否有效反映公司层面信息是这种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的关键。伴随更多学者深入研究有效市场理论,学术界逐渐认同“股票价格完全由公司层面信息决定”是存在缺陷的这一观点,因为一部分市场或者行业的信息应该包含于上市公司股价中。论文网
Tobin(1982) 发现企业股票价格越接近于其实际价值意味着股价中所包含的公司层面的信息越多,公司层面信息越多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也更容易实现;Compbell et al.(2001)发现影响股票价格的信息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市场、行业与公司层次。他们发现市场与行业层面的波动性相对比较稳定的,但在相同期间内,公司层面波动性却有了显著的提升。许多学者逐渐认识到研究收益特质收益波动的重要性,但在 2000 年这前,真正对此做深入研究的却很少,这导致了股价信息含量研究的相对缓慢。
为了更好研究股价信息含量,准确衡量股价信息含量成为重点,许多学者尝试分解股票价格波动,试图准确衡量公司层面的信息所引起的波动在股价总波动中所占的比例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