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外文献回顾由于国外证券市场起步早,在股权再融资方面的研究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其中,对股权再融资过程中上市公司调控盈余管理这点,国外学者早已关注,并拥有大量文献,对于国内情况而言,有较高的参考意义。Rangan(1998)指出如果企业处于股权再融资期间,那么由于企业为了顺利完成SEO通过盈余管理调整操控性应计利润,这种盈余管理行为通常会导致再融资结束后操控性利润下降,从而形成企业业绩下滑的现象[1]。Rangan指出,为了能够完成SEO,公司往往出现当前业绩良好,之后业绩下滑的现象,会在股票市场上引起不良反应。由于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该公司的股票价格会在SEO完成前被投资者高估,又因完成SEO后业绩下滑,投资者对该公司又失望,进而股票收益率降低。这种现象主要的原因多被认为是应计利润反转。Shivakumar(2000)也通过研究之后发现,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来达到顺利完成SEO的目的。但他的研究却不认同盈余管理会影响到股价波动[2]。DuCharme(2004)做出的有益尝试是首次将法律作为一个因素纳入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诉讼会加剧公司在完成股权再融资之后的业绩反转程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公司股票的收益率。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的上市公司,往往面临着更大的被起诉风险[3]。83006
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盈余管理影响配股价格方面,在国内外都较为稀少,现在的研究大都围绕IPO发行时上市公司调控盈余管理的行为。Barth(1992)通过研究发现,企业上市时盈余情况对股票发行的价格有较强的影响;企业目前的盈余状况是对企业未来收益以及发展前途重要的判断之一,对于投资者判断一个企业能否投资而言异常重要[4]。Newman (1988)研究发现业绩较差的企业可以通过盈余管理使企业质量达到可以与业绩好的企业相媲美的水平,进而降低了融资成本[5]。
2 国内文献回顾
国内已有较多学者针对SEO过程中盈余管理行为做出了研究。李增福(2011)等学者针对SEO过程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并证明。李增福的研究还发现,不同的盈余管理将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比如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将会使得公司业绩在再融资之后出现一个阶段的短期下滑,真实盈余管理则会带来长期下滑并且这是上市公司SEO之后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6]。周天芸,曾智敏(2009)研究发现非股权再融资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后有可能会成功引导投资者预期,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对投资者而言往往是无效的[7]。李开伟等(2012) 利用应计盈余管理模型和真实盈余管理模型进行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会使用真实盈余管理来完成增发融资;同时,上市公司再融资后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也是SEO期间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8]。徐焱军等(2009)采用季度财务数据研究,在国内使用该方法研究SEO过程中盈余管理行为算是比较早的,而且同时研究了配股和增发两方面,发现上市公司会采用一定的方法,比如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行为,来完成股权再融资[9]。章卫东等(2013) 通过修正的Jones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由此得出结论:上市公司无论采取何种增发方式,均在SEO之前均进行了应计盈余管理;其中,通过定向增发新股再融资的上市公司进行的盈余管理与定向增发新股的类型有关。特别地,采用公开增发新股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一般都进行了正向的应计盈余管理[10]。陈盈(2015)研究发现,不同规模的中国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往往都会导致经营业绩的长期下滑;具体而言,小公司比大公司经营业绩下滑规模更大、更严重[11]。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