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性质问题的评议

作者简介:姜宁宁(1991。7-),男,河南省永城人,郑州市高新区郑州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2

一。引言

论文网字的发明是世界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世界文化的重要宝藏。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更是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在中国的商代后期(约前14世纪―前11世纪),已经形成了能够完整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1]现在发现那时的甲骨文也有五千左右,中国的文字从那时起一直延续到现在,期间虽然结构,外形上发生过很大的变化,但是汉字的性质却从未改变过,都是表意性质的文字。

1。表意与表音

要想论证汉字的是表意还是表音,首先应该弄明白表意和表音的含义。我们从许慎说文解字对六书的阐释中能直接地感受到意“的存在,特别是六书中的象形。会意。假借。形声。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2]“文字的构造有的是描绘出事物的大致形状,有的抽象的字没法临摹,于是会意。指事也能够用来构造字形。比如亦,这个词的最初的含义就是表示事物的重要的基本特征,指人的腋下。说文解字对他的解释是:亦,人之臂亦也。从大,象两亦之形。凡亦之属皆从亦。[3]这是对它的理性意义的解释。总之表意字的特点就是你看到它最先想到的是它的内在的含义,在寓存含义的基础上人们再赋予它读音。现代汉语中认为文字的意义是从它创造时人们从事物的外部的特征中赋予它的,而读音是后天人们逐渐约定俗成的。比如甲骨文的鱼“,我们根据形态特征能够很容易地辨认,而它的读音[yú]我们无法从字形上看出来。这也正是汉字的表意性所在。

英语等其他语言正好相反,英语单词fish“音标[f?]――鱼,看到这个单词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四个字母,这些字母的组合传达出的是这个单词所蕴含的语音意义,它所表示的意义我们单从这四个字母上是看不出来的。这一点正好与汉字相反。所以说汉字是表意性文字,英语是表音性文字。有的人可能会说汉字的形声字例外,关于这一点下文会有详细的说明。总的来说,表意和表音的区别在于文字本身从内在所赋予的含义。

二。汉字的表意性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站在今天追溯汉字,发现已经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有很大的差别。我们知道汉字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分期的具体时间界限也是非常模糊的,但是学界经常按照隶书为界,把汉字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等等是古文字。隶书之后的楷书。行书。草书以及现在通行的简化字是今文字。经过时间的冲刷,古文字和今文字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形体和结构上表现明显,本文论证汉字的表意性就是从古文字和今文字两个角度切入,分别地论证古今文字的表意性。

1。古文字的表意性

前面我们说过,汉字的产生来源于对事物的临摹,象形字可以很好地说明。相信古文字是表意性文字是没有人怀疑的。从已经辨认的甲骨文可以看出这些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事物原来的特征,具有鲜明的图画性。就算是不识字的人,看到这些甲骨文也能说出它所代表的事物。可以说甲骨文的表意性是显而易见的。虽然之后的小篆在相似度上和甲骨文相比降低了很多,但是其画成其物“的特点仍然保留,还具有较强的相似性。总之,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在不断地简化。线条化,但是其根据外形造字的特点没有改变。所以我们有很充足的理由相信中国的古汉字属于表意性文字。

2。今文字的表意性

隶书以后的行书。楷书等字形明显呈现出简化的趋势,字体的线条性,笔画性突出。横。折。竖。钩逐渐成为字形的主要部件,象形字变得不是那么明显,字的符号性特征突出,但是文字的表意性特征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改变。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得以论证。

首先,我们可以溯源表意。我们追溯汉字的来源,从汉字的源头来论证汉字的表意性。可能有的人会说这种方法比较墨守成规,死板,没有看到今天文字的发展状况,今天的汉字已经不同于古汉字,研究的对象发生变化,所以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无效。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运用追踪索源的方法正是看到了文字的发展,汉字的发展,并没有完全从古文字中抽离出来,而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它们的字形具有明显的变化,但是其本质的构架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他们和现在字的对应关系。而且现在虽然有的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其本质的表意性并没有改变。只是原来的象形渐渐地变得符号化。比如走“,这个字起初创立时是一个人在行走,演化到今天走“成了一个偏旁,具有了义符的作用。所以有的原来直接的象形被现在的义符所代替。所以我们说古文字的表意性能够证明一脉相承的今文字也具有表意性。

三。汉字的其它性质说

关于文字的性质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种学说不下于几十种。上文我们详细的论证了汉字的表意性,但是本文并不排斥汉字是表意体系文字之外的其他的性质说,下文会列举几种影响比较大的观点,在详细介绍其性质观点后评述其合理之处,并找出它们的不足。从而最终论述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1。表音文字

汉字是表音文字观点的提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的学者都接受此观点。他们认为汉字是表音文字主要两点,一是汉字中有大量的假借字,而假借字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假借其音。二是文字表达的意义是借助词的语音来表达的。古代多假借字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假借在古代汉语中是个很普遍的现象。根据学者的研究,甲骨文中假借字的使用超过百分之七十,魏建功先生认为,秦汉以前文字简直完全写音,不为一语特造一字,假借同音字之形“。所以很多的学者就根据古文字中多假借字而把汉字定性为表音文字。其实假借字的本字也是根据六书来造的,它们原来字的形成是根据六书中的象形画成其物“的。被假借过来具有某种新的意义,但并不能表示它只是纯粹的具有表音的功能。我们追溯到假借字的本字,它仍然是根据六书来造的表意文字。要说明假借字是表音文字首先要满足的是字的假借义和词语的读音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例如英语单词中的每一个字母和单词的意思是没有联系的,显然这一点是不成立的。另外假借字只是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的产物,那个时候的文字不成熟,体系不完整,文字的发展不能适应当时时代的发展,所以人们运用假借字来表达,所以说假借字只是一个时期的特殊现象,不能以偏概全的用来作为一个标准来给整个汉字系统定性。

2。意音文字

意音文字的定性是对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的一种折中说法,这种说法的提出主要是看到现代的汉语中形声字占了很大的比重并且具有巨大的能产性。形声字由声符和义符构成,所以把汉字看作为意音文字。一般认为最先提出汉字是意音文字观点的是周有光先生,他认为形声字是部首(表意)和声旁(表音)的结合,部首只表意义类别,不表具体意义,声旁要依靠部首的配搭,然后代表规定的意义。现代汉字十分之九以上是形声字,这叫做‘形声化’。从整体来看,汉字是一种表意和表音的‘意音文字’,从古到今只有数量的变化。[4]“这种以形声字为代表来判定文字性质的做法在学术界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如徐通锵。叶蜚声等语言学家就接受这种观点,明确的认为汉字是属于意音文字。

这种观点表面上看起来是合理的,汉字中形声字在数量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所以用形声字作为标准来评定汉字的性质。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不是形声字的这一部分的文字,如日“。月“。信“。考“。老“。山“。水“等。这些词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很难跳过他们只去用形声字来定性汉字。另外,我们知道形声字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声符和义符的简单组合,一个形声字中的义符部分很多是由汉字直接转化而来的,比如前面所列举的字走“,其逐渐形成一个义符,组成如趋“赶“赴“赳“,这些词都和走“义具有很大的关联。意“在形声字中具有很大的比重,所以不能简单认为形声字由声符和义符构成就当作是意音文字。

3。语素文字

除了上述几种观点外,语素文字也是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一般认为是赵元任提出的。他认为汉字不是不表音的,字母文字也不是不表义的,这些语言都具有读音和意义,只是他们的单位不一样。他认为一个文字表示一个语素。他之后的朱德熙和吕叔湘都主张从文字与其所记录的语言单位切入将汉字定性为语素文字“,如,吕叔湘先生明确表示,语素文字,它的单位是字,不是字母,字是有意义的,汉字是这种文字的代表,也是唯一的代表“,朱德熙分析道,作为语言的符号,汉字是代表语素的。从表面上看,每个汉字一个音节,好像汉字是代表音节的。可是相同的音节有时用好几个不同的汉字表示,意义都不一样。可见汉字代表的不是音节而是语素。所以汉字可以说是一种语素文字,可见汉字代表的不是音节而是语素。所以汉字可以说是一种语素文字“。

赵元任。吕叔湘。朱德熙等将汉字定性为语素文字“指出这种对汉字的定性是文字所记录语言单位的尺寸。层级而言的。从汉字记录汉语单位的角度考辨将汉字定性为语素文字“,相对而言,争议是较小的,是表词文字“。音节文字“,语素文字“三说中最具概括性。最适切的一种提法。但是,与语素建立记录关系的相当数量的汉字毕竟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记录语素的汉字形体与其内部构成符号息息相关,汉字是其构成符号的直接产物。对于这样一种文字,分析其性质,不涉及其内部构成,是有失偏颇的。

四。结语

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由最初的画成其物“慢慢的变化成如今的线条性,笔画性的方块字。这期间汉字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汉字象形的程度不断的降低,字体慢慢得到简化,形声字因其巨大的能产性占到汉字的绝大部分。但是汉字的最初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仍然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不断的演变,其内在意“一直延续到今天,不管如今汉字表音成分多么的突出,汉字的意“仍然保留在其中,并占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此外,汉字本身内在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对汉字性质认识的多元性。但是综合的考察汉字的发展演变,表意仍然是对汉字最本质的概括,汉字仍然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注释: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21页。

[2]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314页。

[3]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182页。

[4]周有光。比较文字学初探。北京。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年。第115页。

关于汉字性质问题的评议

上一篇:關于文學评价中的人性”标准【4370字】
下一篇:分析汉字构形 改进识字教學【2003字】

高句丽与中國【9859字】

顾颉刚与當代中國史學【11625字】

韩愈日常生活研究-唐贞...

重论赵树理小说模式的历...

酒泉地区的史前文明研究【2642字】

近十年来英法德澳加等國...

近代早期英國國家财政体制散论【3755字】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安康汉江网讯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