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出色而本色
刘熙载认为文学创作要真实自然,达到性情的自然流露,这就是所说的“出色而本色”。刘熙载在论述书法时说:“书当造乎自然”[1]这是说文学创作要源于自然,学习自然,而且要表现出人的自然天性。他主张文章创作的“人工”要超越“匠气”,由锻炼而达到自然[7]。刘熙载在《艺概》中评论苏轼道:
东坡文只是拈来法。此由悟性绝人,故处处触著耳[1]。
刘熙载这里说的“拈来法”,就是信笔写来,随性而发,不是故意来创作作品。所谓“悟性”,即对事物感觉敏锐和思想的活跃,有自己的想法。所谓“处处触著”,即能随意而发,触物兴感,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也表明了苏轼在为文时达到的顺应自然,摆脱束缚,不管在任何复杂、困难的环境中,都能泰然处之,自我解脱,从而得到精神上的升华。这正是说明了苏轼创作中是顺其自然,而不是故意为之。
苏轼说:“凡文字,少小即需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8]。可见,在这里苏轼也强调了文贵在平淡自然。刘熙载是特别注重豪放的,因而十分推崇苏轼的率真,在创作中就是主张自然本色,免雕琢。刘熙载以独特的艺术眼光注意到了这点,因此提出了“出色而本色”的评论。
苏轼在其《自评文》中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6]。这里是说他的文章都是自己在有感触、有想法的时候,急切需要通过文字来表达这种想法,是在“不能不为”之时创作的,心中的话不说不行,所以一创作就文如泉涌,行云流水,思路甚广。而所谓的“不择地而出”是说他的文章形式多样、豪放不羁、直抒胸臆、千变万化,没有故意为之。
刘熙载可以说看到了苏轼的这种随意自然的创作特点,极其认同苏轼注重自然的创作理论。刘熙载通过研究苏轼的文章,对苏轼的文学创作做出了典型而又深刻的评论,认为苏轼创作自然而然,不做作,率性而发,具有独特的魅力。刘熙载所推崇的正是这种自然而然、率性而发、出于本性的创作理念,这就是所谓的“出色而本色”,这也正是刘熙载极其推崇苏轼文的重要原因。
四、文贵于达
苏轼文章的另一大艺术特色就是“辞达”,刘熙载在其《艺概》中就这一点也给出了全面的点评。
“辞达”这一说法源于孔子,孔子曰“辞达而已矣”。也就是说,作者在创作时要准确表达出作者原本的意思,使人能明白理解所说的话。孔子认为,文辞主要是为了把内容表达出来,华丽的文采则并不重要。但是苏轼却认为,能表达思想的文辞,不是没有文采,可以说是达到语言艺术的最高境界[9]。
苏轼针对孔子的“辞达”说,根据自身的认识,注入了自己的理论和经验,作了新的解释,并且他把“辞达”提到了创作理论的高度。刘熙载也认为苏轼的这种理论是非常正确的。事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就怕不知道这种道理,或者知道这种道理反而说不出,能做到辞达就是能用最准确、恰当、优美、清晰的语句表达出来[3]。文章就是要把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通过认识和理解用文字形象地表达出来,文章应是客观事物内在道理的真实反映。苏轼在《答谢民师书》中指出:“辞达”不能不注意文辞,要至于“达”,就要求“华实相符,期于适用”[8]。更重要的是,它要求作者有捕捉一瞬即逝的“求物之妙”的能力,使作者心中了解所观察事物的特点,还能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
- 上一篇:《水浒传》中潘金莲悲剧的女权主义妇女观社会影响意义
- 下一篇:金庸小说爱情模式的传统性研究
-
-
-
-
-
-
-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