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大物博,民族林立。有不同的习俗、民风、礼节等等,这就使得我们的文化多种多样,但是不管文化有多繁杂,多迥异,重点是要记录各自的文化,将自己的文化以正确的方式表现出来,充分展现区域文化的特殊性。文化越特殊,越能表现与众不同,才能有当地的味道。翻开《边城》,扑面而来的就是湘江边上山水交融,树影人影在水面跳舞的迷人环境带来的芬芳,还有翠翠和爷爷祖孙亲情,翠翠和傩送的纯洁爱情这些人文带来的沁香。浏览一下鲁迅的作品,如《故乡》,又能深刻感受到当时那个封建时代,乡下农村人们的迂腐,思想麻木。
(二)立足实践,凸显文学创作的区域性意义
文学创作不能天马行空,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瞎写一通。必须在立足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创作。西北地区的文学家们不可能一直赞美大海的辽阔与美丽,文章当中总是描写渔民的日常生活,平原地区的文学创作更不可能描述高原的风景亮丽。是骆驼,就不要唱苍鹰的歌。只有立足于现实,创作地方特色的作品,才能凸显文学的区域性。
区域文学的创作,一方面,方便文学工作者寻找题材,就近原则,反应区域性的内容,可以是风景,可以是人文,可以是歌颂,也可以是批判。另一方面,广大的读者可以更全面的、系统的去摸清当地的文化特色,区域可以借此来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同时通过文化的发展,进一步影响经济政治的发展。[1]每个区域的文学都有不能忽视的独特形态和特点恰恰是各个区域文学之间的“张力”和“对话”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时代的文学。因此,我们要把重点放在特定区域的作家去研究他们的文化。
(三)鼓励区域文化创作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区域文化相对于整个民族文化来说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对于当地的文化来说,是一个大熔炉。“全国不少地方作家协会相继也设立了创作研究部,对促进当地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文化创作的形式要求多种多样,不仅仅是小说或者散文,更应该有诗歌、戏曲等等。文学创作应杂而不乱,多样但都精致。同样注重积累,能够有很多区域特色的作品,能表现的内容也多种多样,风景的,人情的,上个世纪的,还是现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应该应有尽有。
二、“周口作家群”的乡土诗歌
(一)两类诗人
新时期以来,周口作为文学性较强的地区,涌现出一大批文学创作者,“周口作家群的初具规模”, 也是“‘ 文学豫军’的蓬勃壮大”。[3]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种是生在周口,长在周口,但是最后走出的作家们,代表作家有刘庆邦、施修兴、朱秀海等。另一类是生在周口,长在周口,也继续在周口这片土地上奋斗的作家们,代表作家有张培亮、韩冰、张华中等等。[4]
这两类文人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虽然文风各有不同,文学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是总是离不开具有乡土气息的,在周口农村的人事物。缪俊杰说: “ 江山代有才人出, 一代新人换旧人。悠久的历史传统 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周口一代又一代的文学人才。[5]刘庆邦的《神木》,由于刘庆邦早年当过矿井工人,所以刘庆邦的一些作品里有许多以矿工为主人公的作品。如《神木》里的两个丧尽天良的矿工,为了得到抚恤金而杀人,还有《走窑汉》将人物的情绪刻画的淋漓尽致。文献综述
(二)周口的“乡土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