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美国于1996年公布了“国家理科教育标准”(NSES: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以培养所有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建立了一个的国家理科课程。如此,又有了新的定义:“为了个人的决策,参与市民文化的事务以及经济生产力所需要的知识和科学概念的理解及其过程的掌握” 。
这两个定义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知道,发达国家往往会注重科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多一些,所以提出的理论定义也带有这方面的趋势。
(2)国内对科学素养的表述
《科学课程标准》对此是这样来界定的:科学素养主要是,所学习的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对科学的理解,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体现,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还有学者这样表述:“科学素养就是借助普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在内的理科教学所应当培育的公民素质。 ”来自优O尔P论R文T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如此可以看来,国内的学者在科学素养的认识上是有共同点的,他们均支持一种态度。科学素养最好是通过教育来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内在品质,但是在具体表述上还是略有区别的。经过教育的作用,科学素养的水平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学校对此教育的加强也逐渐有所提高。
科学素养并不是抽象的科学课程目标。因为对科学素养的研究从一开始就很关注科学课程和教学实践的联系,所以能够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不具有一定操作性的科学素养标准只能是形同虚设 。
1。2。2 科学素养不同的构成要素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科学素养的含义还没做到统一的定义,对此,他们分角度归纳为五种要素说,此处根据科学素养的要素内容要点简单分为“三要素”说,“四要素”说,“六要素”说,“五要素”说,“十要素”说。
(1)“三要素”说
美、英两国理科课程中,三要素: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科学的本质和价值。
也有学者认为,可以概括为另外一种“三要素”
科学观——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知能——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
科学行为——科学行为与习惯,
以此为条件,形成了一个以科学观为核心,科学知能为基础,科学行为为标志的综合结构体。
(2)“四要素”说
西方的学者概括出“四要素”:科学进取心、科学世界观、正确观察科学的的能力和科学思维习惯 。
国内也有专家体会“四要素”: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观,科学品质。
目前,在基础的理科教育中,比较权威的说法,四要素概括为: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
(3)“五要素”说
在国内,的说法还是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可的,同时,他们也做出了一些分类,既然存在分类,差异是必然存在的。
西方社会关于科学素养发展值得我国的专家加以借鉴,融合,得出了五要素的说法: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科学品质。
我国的一些学者将“五要素”涵括为:科学情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实践意识及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4)“六要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