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很早就开始了基于红外偏振成像的优点的探测技术和相关理论的研究并走在了我们前列。早在18世纪初期,Aragorn对各种绝缘体和大量金属做了偏振实验并发现发光物体会辐射出部分偏振光并。结果表明当入射角一定时偏振度十分显著,且偏振度高地受物体票面光滑程度影响,导体也要比绝缘体显著。而近几年的一段时间,红外偏振成像的研究屡现高潮,人们更渴望深入的理解偏振现象,希望能够更好的了解和应用偏振特性。19353
(1)B.Ben-Dor通过对地物背景的研究得到了在不同背景有不同偏振度的结论
1.房屋、水泥路、水面偏振度一般大于百分之1.5
2.沙子、岩石、土地等北京偏振度介于百分之0.5到百分之1.0之间
3.地表植被背景的偏振度一般小于百分之0.5
(2)Lawrence B Wolff等对塑料盒金属目标的研究结论:加热塑料盒金属材料的圆柱体至七十摄氏度,通过偏振的方法消除掉背景影响。
(3)Y.Aron 对车辆和帐篷的实验
Y.Aron在沙漠地表进行大量研究,发现热红外偏振探测器具有的优势体现在降低误报率和抑制背景噪声等方面。
根据上面的各种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Infrared polarization imaging波段由可见光转向军事红外波段,研究方向从简单应用像机理研究转变,并且在目标识别的领域中已经崭露头角。
现在国内外的偏振融合方法一类是直接对Stokes矢量进行融合,另一类是由Stokes矢量导出的偏振度图像,偏振角图像,Stokes各矢量图像进行小波融合。由于直接对Stokes矢量进行融合没有考虑 每幅图像中每个像素点和它周围像素点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丢失了图像中的一些特征信息,不能很好地在红外图像中区别人造目标和自然物体,因此基于小波变换的红外偏振图像融合算法成为现在研究的主流方向。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偏振成像的研究已经开始,虽然起步较晚,但已经开展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如昆明211所、安徽光机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有一定成果。
(1)1995年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对偏振光三文测试展开研究,申请了专题并制作出了三文测试仪。
(2)1998年赵云升教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下对仪器进行制造、改进,并做了大量关于建立典型地物偏振反射数据方面的精细工作。
以上调查说明Infrared polarization imaging偏振成像正成为光电成像技术领域的终点研究对象,众多的优点是普通光强度成像和热成像技术所不具备的,但目前的我国在偏振成像技术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状况并不成熟,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需要解决的难题还有很多。
- 上一篇:燃烧剂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下一篇:典型相关分析研究现状
-
-
-
-
-
-
-
数据采集技术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糖基化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的影响
松节油香精微胶囊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浅议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策划意识
洪泽湖常见水生经济动物资源现状的调查
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浙江省嘉兴市典型蔬菜基...
msp430g2553单片机高精度差分GPS技术研究
油画创作《舞台》色彩浅析
慕课时代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