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等人[20]以实验的方式,探讨水在梯形结构之多平行微通道下的不稳定性,根据热通率与质量通率,在固定入口温度下,汇出区分沸腾时的稳定区与不稳定区,并且定义一个参数为q/G(q为热通率,G为质量通率)来区分三种状态,包含了短周期震荡不稳定区、长周期震荡不稳定区、以及稳定区三种。
Lu and Pan[21]首次以渐扩、渐缩的流道结构,应用于沸腾传热研究上,分别以单条的渐扩渐缩流道,在相同水力直径(112um),角度0。183°的几何尺寸下,探讨对于沸腾传热的影响。由流谱观察发现,渐扩流道由于入口端缩减,可以有效的抑制逆流的发生,另外,在不稳定性分析上,渐扩流道在沸腾时的稳定性亦高于渐缩流道。对于探讨流道结构对于沸腾传热的影响,分别以单条的渐扩流道与矩形流道,在相同流道深度与水力直径下渐扩角度为0。183°,进行沸腾传热实验。实验观察发现,在此实验参数下,渐扩流道能够完全抑制逆流发生。比较两者的传热能力,渐扩流道较佳于矩形流道,认为是因为在渐扩流道中沸腾时所产生的气泡,可以较顺利的被排除,因此有较佳的传热能力。
Harirchaian 和 Garimella[22]以 FC-77 为工质,对深度为 400μm,宽度为 100-5850μm 的七个管道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微通道内,单相区的压降与质量流量成正比。和通道的当量直径有着正比的关系,而压降与热流密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在沸腾区内,压降与质量流量和热流密度有着正比的关系,并且当当量直径减小时。热流密度对压降的影响增大
王际辉和唐大伟等人[23]对截面尺寸为400μm×400μm的水平布置的不锈钢矩形微槽内流动沸腾进行换热特性和可视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干度比较低时,换热系数与干度成正相关;而当干度较大时,达到一定值时,换热系数不变甚至恶化。而进口温度的变化对换热系数几乎没有影响。实验可视化的研究则发现当壁面的过热度较低时,微通道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Yang 和 Webb[24]以CFC212为工质,对当量直径分2。64mm和1。56mm的水平矩形多孔扁管内的单相液体和两相流动摩擦压降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两相区的压力梯度随干度和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与经典的Akers关联式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