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虑振动强度的确定方式时,由于影响要素比较多,复杂,他们不仅影响波的初始强度,还包括传播过程,如药包数量、结构、性能特征、爆破条件以及岩土性质和地质构造等。所以,在确定振动强度时,不能简单用单个公式来表征。而在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的振动速度的理论及公式就多达十几个,通常基于数理统计分析,数据来源于实际爆破工程,通过总结分析而推导出经验公式:
(1)由杜邦公司在其爆破安全规程中提出,质点振动速度公式:
V——质点振动速度;
K——爆破场地条件参数;
Q——单段装药量;
R——爆心距;
m、n——与介质、爆破条件有关的参数;
USBM基于Nicholls等学者的研究结论,发现公式中的参量m可以等值于参量n的二分之一,式(1。1)可以转化为:
——地质条件参数。
式中符号意义同前。
(2)学者专家Kihlstrom和Langefors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提出把质点爆破振动速度公式表达为:
(3)M。A。萨道夫斯基等人重点观察研究了集中药包爆炸所产生的振动效应,并得出大量实验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公式:
式中符号意义同前。
(4)Daemen和Ghosh基于实验研究,提出爆破振动速度公式:
P——衰减指数;
式中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5)Palroy提出另一爆破振动速度公式:
K、n——拟和参数;
式中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6)日本爆破工程界,用于计算质点爆破振动速度的理论经验公式:
式中符号意义同前[9]。
3 构筑物(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在《爆破安全规程》[10]中,对爆破工程施工时的震动安全允许标准值进行了明文详细规定。并且在实际爆破工程施工中,振动分析多是以该文件为依据进行构筑物在爆破产生的震动影响下的安全稳定分析。该安全指导规程,通过设定详细的安全允许标准值,详细划分了构筑物的保护类型与爆破时的地震波频率,但是在构筑物结构类型,结构动力特性及响应特点没有进行规定。同一类型的保护对象中的建筑,其各结构个体的动力特性也存在不同,该文件并没有合理地考虑爆破地震波的震动频率特性等。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如果忽视构筑物自身的结构体特性,振动频率参数必然会使振动影响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导致不良后果。如济泰高速公路在爆破施工时,导致周边构筑物结构损害等。因此,该爆破安全规程指导文件在实际爆破工程实践中存在矛盾,当构筑物在爆破产生的震动下,摇晃甚至出现裂缝,而现场施工时所监测到的振动波的振动速度却完全符合爆破安全标准,这将导致爆破施工流程受阻。而在实际爆破工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完全相反的工程现象,现场工程实测的爆破震动速度明显超过了规程中的振动安全允许值,但是爆破施工邻近的构筑物却未出现振动破坏[11]。
由此可见,在爆破产生的振动理论计算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加深研究在爆破地震波影响下的邻近构筑物结构的动力振动响应情况,完善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机理,完善振动影响的评判,合理准确地分析出邻近构筑物的爆破振动效应影响程度。科学,完善的爆破振动理论能合理地指导爆破施工,让爆破施工中的炸药发挥其更大的效果,而不至于采取过于保守的爆破计划,同时确保周边构筑物的安全稳定,确保工程的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最终达到取得爆破工程经济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