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国外研究现状
徐变最早由国外的学者发现并进行研究,早些年,国外对徐变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断更新的徐变预测模型,由欧洲混凝土委员会和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提出的徐变预测模型,CEB-FIP模型经历了1970版、1978版和1990版。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后两个版本,相对于最初的徐变预测模型,考虑了更多的徐变影响因素,随着不断的研究,对于徐变变形的认识更加深入,对各类变形的划分也更为细致。同样的美国混凝土学会委员会分别在1982年和1992年推荐了ACI209R(1982)模型[16]和ACI209R(1992)[17]模型,这类模型的考虑的徐变影响因素更加复杂,综合考虑了加载龄期、环境相对湿度、构件尺寸、混凝土稠度、砂率、空气含量、养护方式等参数,但ACI209系列模型与试验数据的符合情况较差,通常低估徐变效应[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徐变的研究也朝着多方向多角度发展,在前沿技术的帮助下,对徐变现象的机理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008年1月,Hassen Sabeur、Fekri Meftah,就高温的脱水混凝土徐变进行了研究,定义了脱水模量,然后引入瞬态徐变为温度超过105℃的驱动变量,以研究预测构件在高温状态下承受荷载的状态[19]。
2011年,YF Wang,YS Ma,L Zhou,对四个FRP包裹的,以低掺量粉煤灰(FA)作为掺合料的混凝土柱(FWCCs),在有或没有低掺量粉煤灰的条件下,对长期徐变变形进行了试验研究,以讨论混凝土配合比的影响。分析发现混凝土的组成和抗压强度会明显影响该混凝土柱的徐变[20]。
2012年,Lino Maia、Joaquim Figueiras就高强度自密实混凝土的徐变变形以加载龄期和应力等级为变量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欧洲的规范模型进行了比较[21]。
2013年,Gonilha、José A。1、Correia、João R。1、Branco、Fernando A。1对玻璃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徐变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GFRP-混凝土混合结构导致大幅下降GFRP结构的徐变变形以及环境条件能够显著地影响混合结构的粘弹性反应[22]。
2014年,Warner, R。 F。进行了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的简化分析,通过在一步计算法中引入一些简化的假设,对由于长期徐变产生的梁中预应力损失和曲率变化,得到了估算的闭合形式方程[23]。
2015年,K Watanabe,Y Ohno通过监测用于铁路结构的预应力混凝土(PC)的梁,来评估混凝土由于所在截面位置不同而产生徐变系数的差异性,由实测数据得到了徐变系数的大小在不同截面位置是不同的结论[24]。
2015年,Hyeonggil Choi,Myungkwan Lim,Heesup Choi对与硬化水泥膨胀添加剂(EAs)混合的混凝土徐变进行了建模分析,根据水化进程考虑水泥与EAs的水化产物达到平衡状态,并发生应力重分布,实验验证表明,由模型和通过实验获得计算出的累积的徐变应变相似[25]。
2015年,YH Wang,YD Xu,ZH He,就石灰石粉末对混凝土徐变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由于混凝土徐变与混凝土内部的相对湿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石灰石粉延迟了混凝土内部的相对湿度变化,因此石灰石粉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徐变[26]。
2016年,Chao-Qun Lye、Ravindra K。 Dhir、Gurmel S。 Ghataora、Hui Li,对再生骨料的混凝土徐变应变进行了研究,从全球范围内公布的数据开放的一个简单的经验公式,用于估算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徐变,使得结构工程师能够更好利用可再生骨料混凝土,并可以在实践中运用增强可持续建筑材料的理念[27]。
2016年,YS Park,YH Lee,Y Lee,通过引入徐变曲线的水平平行假设,并和徐变计算理论中的竖向平行徐变曲线相结合,克服了以往低估徐变应变的缺点,两个徐变曲线通过引入一个老化参数,与两套实验室圆柱形试样得到的实验值相结合,并与现有的四类徐变模型进行了比较[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