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 21 世纪以来,学习方式的改变成为了世界各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主题探究 与设计学习活动为欧美国家倡导。法国于 1994 年推行中小学校课程的实验性改革,提出了 类似“综合性学习”的安排,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学科综合学习的可行性。日本 于 1998 和 1999 年颁布了“学习指导纲要”,增设了“综合学习时间”,将与各科的教学相并 列,利用平行的教学时间进行,主张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培养学生主动去解决问题,用探 究的方式去学习。期望学生可以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思考问题。88555
美国幼教专家派恩最早从学校角度提出了幼小衔接的具体做法。当时在幼儿园,小学与 之在教学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而,派恩提出了家长进入班级协助老师教学的方法来辅助教 学活动的开展。还提出小学教师应该参观幼儿园以作为教学活动。并且教师在新生入学前要 进行家访,在假期还要进行职业修等方式丰富教师经验。还提出小学分科教学的尝试性突破 与传统纸笔作业改革的教学方式,使得孩子能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梅菲尔德则认为,由于衔接阶段的差异性,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会遇到衔接不连续。 因此,父母、教师、学校等教育机构、政府等多方面必须通过幼小衔接的多方参与性规划, 在群策群力下促进儿童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美国的很多州在现代就是按照梅菲尔德关于幼 小衔接的建议进行的。论文网
在 90 年代末期,中国大陆以及两岸都在积极规划迎接 21 世纪的教育挑战和课程改革。
2001 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综合性学 习”被第一次将归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中来。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首次被纳入 我国语文课程体系,成为了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 2001 年 9 月开始,在 “新课程标准”
指引下编写的语文书率先在部分地区试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这些新教材中,都鲜明地地被 作为一条条独立的“线”,在教材中被贯穿。
李子建和杨晓萍等教授提出了“五化”的课程衔接相关理论。他们认为,两个学习阶段 的差异性在幼儿园与小学的语文课程中需要被关注到。这些差异性中可以归纳出 “五化” 课程的衔接理念。“五化”是指课程目标的小步子化、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课程组织的统整 化和课程实施的活动化、课程评价的多元化。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幼小衔接课程研究 有了重要的里程碑,为教师们进一步研究幼小衔接提供了理论基础的支撑。
教育专家周希冰还认为,幼小衔接在数学教育中主要有三个表现:幼儿学习心理、教学 内容、教学形式。因而,幼小数学课程衔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充分了解两套 教材,注意幼小知识结构的衔接和培养儿童建立数学思想;第二,要处理好传承和改革的关 系,注意教学形式与学校环境的衔接;第三,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快适 应小学的学习;第四,师范院校应适当调整课程和教学目标的设置,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素 养;第五,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需要加强,小学入学的后期衔接工作也需要加强。 所以,综观世界各地的研究现状,有的重视幼小课程的衔接;有的重视具体直接的社会 参与,即社会化与他人的合作;有的则侧重于培养重视参与感的交流能力和作为参与者的合
作学习能力;还有的则注重问题解决,培养孩子们有收集、加工、运用信息的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