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来源

专家提出,学生的问题可以来源于:(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科学》教材及其参考书;(3)生活中、生产上和科研实践中;(4)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5)文献资料等其他途径[8]。

2.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和原因

越是低年级的学生越敢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问题,越是高年级的学生越不愿意提问。考虑到小学生7到12周岁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特点,究其原因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一方面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过于幼稚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嘲笑或老师的批评,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不希望因为自己的举手而受人瞩目或者因此博得老师欢心而在同学之间丧失友谊。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丧失提出问题的能力与意识。

知识传授过程中的特点和知识自身问题两方面[9]。知识本身有泛滥化、功利化、成人化的特点。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呈现教学内容的统一化、学科知识的技术化、教学模式的固定化问题。在有些小学生的认知里面,老师和书本上的内容都是正确的,并且认为提出问题很可笑或者没有价值等原因。

3.影响小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因素

专家提出,小学生缺乏问题的意识的最主要原因是在于科学知识的本身特点和科学知识在的传授过程中的特点两方面[9]。知识本身存在着泛滥化、功利化、成人化的特点。知识的传授存在教学内容的统一化、学科知识的技术化、教学模式的固定化特点。这些特点都在影响着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4.问题意识的选择性

然而,不是所有的科学上的问题都值得小学生区探寻,有专家的观点是:目前的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只要是生动、新奇、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的就是好问题,就值得学生探究的观点是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误区[10]。教师在科学探究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善于洞察学生所提问题的性质,善于引导学生将简单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并善于引导学生将问题分类,使学生明白提出问题不是所有任务的终结,而是所有任务的起点。同时教师也要将课堂里面的研究引申到课堂外面去,使学生准确地感受到到科学的探究是永远没有止境的。在此同时又解决了科学课“内容丰富而课时过少”的矛盾,实在是一箭多雕之举[8]。

5.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1)加强基本技能和知识的训练学习

这是最基础的第一步,也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其中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观察、分类、测量、表达技能、信息技术及处理技能、逻辑推理、数学计算、计量技能、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基本仪器的使用技能等[10]。

(2)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教师在科学教学中积极创设学生自主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处于自由想象的环境中,要启发学生大胆地进行联想和想象,同时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和自尊心[11]。

(3)营造宽松的课堂提问氛围,让学生爱上提问

教师要先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良好课堂“提问”氛围,要保护学生原有的问题意识,认真聆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提问行为给予必要的表扬与鼓励评价,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简单和幼稚,教师也应认真对待,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并从他们幼稚提问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12,13]。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能力、获取知识[11,14]。或者灵活运用认知失调理论和设计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提问[15]。

上一篇:网络隐私权国内外研究现状
下一篇:身俱乐部连锁经营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小学第二课堂国内外研究现状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小学全科教育研究现状综述

低段小学生实践类作业研究现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板书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父母陪伴小学生学习效率国内外研究现状

个性化护理茬肝病护理中...

国内外手机操作系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独立单亲家庭學生教...

计算机视觉中运动目标检...

中美电影产业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壳聚糖-混合精油可食性薄...

机床设计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新型并流平板燃料电池堆结构性能评价与优化

美的集团财务指标与非财...

asp.net+sqlserver客户服务中心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