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学意义上的课程建设活动;第二阶段是校本课程开发时间模式的探索;第三阶段是作为国家政策的校本课程开发 。
在我国,校本课程的开发起步较晚。1990年左右,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开始被我国课程专家所关注。在香港,校本课程的开发受到了重视。在早起的英国教育政策的影响下,香港教育署非常重视以校为本的新课程开发即校本课程的开发。1988年起香港推行了“学校本位课改设计”和“课程剪裁计划”。而在10年内,香港完成了校本课程设计有574项,当时有428所学校包括1233名教师参与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香港政府曾发文强调过:教育的目标是帮助每个学生达到个性以及全面的发展;我们建议政府能够加强鼓励学校以校本为方法,制定适当的教学政策和策略来设计校本课程,并且釆用多元化教学和评估方法,从而达到照顾学生的不同需要并且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的目的。90360
9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全面推行全民素质教育以及推进课程的改革,对校本课程不断的进行开发、探索和创新,这一举动使教师及学校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因此更加贴近学校、教师甚至是学生的需求。使课程的设置更加地创新和灵活。
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规定。其中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要求这一部分占到总课时的20%~30%。1999年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要调整和改革课程的体系、结构以及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并且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体制。校本课程的开发从这时开始成为我国广大中小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论文网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三级课程”管理目标为实施校本课程 发提供了政策保障,出现了一大批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优秀范例,如江苏锡山高级中学,南京师大附中,上海大同中学,上海七宝中学,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深圳宝安中学等。
截止到目前国内有以下几种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的研究的主要观点:崔允漷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方式,一种学校课程设置的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 ;吴刚平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可以说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可以说是“校本的课程开发”,前者的课程开发是在指定范围内实行的,而后者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包括学校内实行的全部或者部分课程。” ; 张嘉育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结果。这个结果是指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或者解决教育的问题,以学校为主体,由学校所有成员进行的课程开发的过程和结果”;徐玉珍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由学校内部开展的,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性质、条件以及资源,在国家及地方的课程纲要的指导下,由学校所有成员共同进行的一种为满足本校学生需求的形式的课程活动,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课程改选过程”。
总而言之,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我国在理论、政策及实践上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在理论上,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都发表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观点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政策上,教师拥有了课程开发的决策权;在实践上,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范例,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不过从整体上来看,校本课程的开发仍然处在课程发展的初级阶段,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不同区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城市比农村课程开发的更加丰富。而且课程种类的开发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在开发和实施中遇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