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教育史上,许多教育学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情境教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苏格拉底是西方第一位使用启发式教学的先贤,他首创了问答法的教学方式,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创设教学情境,在提问中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生产”,所以这种教学方法也成为“产婆术”[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主张在教学中为抽象的文字、规则的学习创设合理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真正掌握知识[2]。卢梭在《爱弥儿》中主张“自然教育”思想,用大自然中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比如老师将学生带到大森林里教他通过太阳和树影位置辨别方向[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利用情境教学的思想创造出了著名的五步探究教学法;杜威批判传统教育的旧三中心论,提出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主张儿童在活动中学经验,这里的活动其实就是一种实际的教学情境[4]。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注重在教学中利用自然情境,他经常带着儿童去野外学习,让儿童在大自然中放飞天性,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5]。目前,国外关于情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深入。在理论上,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占据主导地位,该理论侧重于在学校情境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来达到教学目标。在实践研究方面,国外的学校教育开发出了一系列关于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并进一步设计出了系统的情境教学课程。91085
2、国内教学情境研究综述
我国的教学情境创设起源久远,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愤悱”之机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情境 [6],在学生求知迫切和不能完全表达出知识时给学生以启发,在这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令学生印象深刻。
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中也蕴含着教学要创设情境的思想。《学记》主张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绝不直接将问题的结果告诉学生,与新课改的理念不谋而合。
随后,“情境”一词随着我国文化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如清代词人王国维提出了“意境说”这种情境的观点[7],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的观点等等,都表现出了情境创设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情境”一词的内涵不断丰富,但是对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还没有系统完善的研究。
当代,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有关情境教学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其中,取得了突出成果的是我国江苏省的特级小学语文教师李吉林,她吸取了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中“意境说”的养分,从外语情境教学中受到启发,以心理学、脑科学为理论基础,通过不断地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情境教学法的理论。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以思为核心,以美为境界,以情为纽带,让学生随着情境的变化进行各种活动,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8]。虽然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理论是基于语文学科建立的,但是对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很大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