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颗粒材料具有形体不规则性,因此,颗粒间传热模型更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四个途 径:宏观接触传热,微观接触传热,宏观气膜传热,微观气膜传热[15]。
sun 等[16]对流化床中颗粒间的碰撞传热机理进行了简化处理,在忽略颗粒间的接触热阻 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分析。Zhou 等[17]利用 sun 等[16]的分析模型模拟了流化床中的煤粉燃烧过 程。黄从亮等[18]采用 Callaway 传热模型对纳米堆积颗粒材料的导热性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计算,并基于一维传热原理研究了堆积材料的有效导热系数与粒径分布、温度、孔隙率等影 响因素的关系。Yasunobu 等[19][20][21]基于离散元法对流化床中的传热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忽略 颗粒间传热的情况下,得到的颗粒温度比实际情况高。武景涛,陈纪忠等[22]综合考虑了颗粒 间接触传热的多个途径,建立了移动床中颗粒接触的数学传热模型,并结合 DEM 模型模拟 了颗粒与加热面的传热过程。Watson 等[23] 针对固定床中颗粒间的传热过程提出了 TPD(thermal particle dynamics)模型,模型中假定颗粒间空隙中的流体相介质处于静止状态,并 忽略了气膜传热。Chen 等[24]对填满颗粒的容器重复加热冷却,发现颗粒堆积结构及空隙率 发生了变化。刘安源等[25]在碰撞传热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颗粒碰撞传热理论模 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颗粒内部导热热阻及颗粒间接触热阻对颗粒碰撞传热的影响。Vargas 等[26]对颗粒材料的单一颗粒体系内的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研究,发现颗粒体系内 应力场与温度场之间的对应关系。8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