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莫扎特生平
2。 1 莫扎特出生背景论文网
莫扎特是古典主义时期杰出的作曲家之一,1756年1月27日出生,但1791年12月5日去世。莫扎特被人们称为“神童”,还称他为“十八世纪的奇迹”。 1791年12月5日,莫扎特没有任何预兆就去世了,但身旁还放着没写完的《安魂曲》,终年35岁,死后安葬于维也纳。
3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
3。 1 莫扎特音乐会的由来与特色
音乐会咏叹调这个体裁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不是莫扎特所创的,在莫扎特之前就有人创作。只是这些作曲家创作的歌曲少,或者己经失传,所以没有被流传下来,导致人们不熟悉这个体裁。莫扎特一共写了五十四首音乐会咏叹调。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是为人声和乐队而创作的,然后在音乐会上表演的。咏叹调它要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情感也要强烈的表达出来并且突出戏剧性。音乐会咏叹调除了这些特点外,因为要单独演唱,所以还有音乐结构、故事、感情、人物的特点。“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这个名字是人们为了方便研究莫扎特,所以才这样命名的。
3。 2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的种类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按其创作目的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受一个人邀请的,在他的演唱会上独立演唱的歌曲。第二种是除了歌剧中主要角色外或主要场景外的唱段。第三种是莫扎特平时为宗教写的歌曲。
3。 3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与歌剧咏叹调的区别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和歌剧咏叹调之间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两者相同的是都是咏叹调,具有抒情性、戏剧性和歌唱性。不同的地方在于,歌剧咏叹调只能在一个大型的场所演唱,但是音乐会咏叹调不是这样的,它在什么样的场景下都可以演唱。
还有不同的地方是,歌剧咏叹调一定要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与前后的歌曲要能够连起来,但音乐会咏叹调不用这样,也可以讲述一个故事情节,不需要前后相辅相成。
4 《我去向何方》歌曲分析
4。 1 创作背景
《我去向何方》原是歌剧《好心的粗暴人》中的插曲,后来被用在1789年路易丝·维尔纳夫的独唱音乐会上创作的三首咏叹调中的第三首。表达了一位女子在恋爱中产生的疑惑和不解,表达了这位女子对于自己爱情不幸的一种怜悯之情。
4。 2 歌词大意
歌词原意是
我走,可是去哪里呢?神明啊!
是否上帝听不到她的痛苦,
是否上帝听不到我的叹息!
我的爱,你对我推心置腹,引导着我的步伐;
如今你不再那么矜持,这使我疑惑。文献综述
大意是我走,可是我要走到哪里呢?啊,上帝!上帝是不是看不到这位女子的痛苦,是不是听不到这位女子的哀叹声。你与我心意相通,步调一致,啊,我的心上人,你如今突然坦露心怀,让我难以接受,突然坦露心怀,让我难以接受,突然坦露心怀,让我难以接受,这样使我很困惑。
所以,我们在翻译意大利歌曲是不能按词一个一个翻译,我们哟按照我们平时的语调去翻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歌曲要表达的意思。
4。 3 曲式分析
这是一个4/4拍的复二部曲式,快板,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A段和B段。
第一段A段是从第一小节到第三十七小节,由a、a 1 、和b三个乐段组成,a段由降E大调进入,共16个小节,a1有14个小节,由降B转到降E又转到降B大调。B段由降B大调进入,共6个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