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成曲调先有情——传情达意
《2011年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引入的核心素养足以证明,情感性对于美术的重要意义。
教育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但是教材中,呈现的美术作品并不足以让学生为之动容,一是因为版面问题,二是因为印刷问题,三是因为它的普适性。总之,教材中不能尽然,还需教师进行额外的补充和放大。
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形式的画作,例如学生优作,师作,名作,对提高感受美的能力的作用是彰明昭著的。如若,在观赏中便不能将学生的眼球赚足,那更谈不上深入掌握后续的一些美术中较为枯燥的部分。因此,体会情感和意义是学习美术的大前提,也是让孩子们了然绘画本就是对情感换一种形式的表达。如此一看,寻感受,找意义就是我提炼的两个要点。
1。1寻感受
十七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可以为教师们定一则金科玉律,在可能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的放到感官的跟前。”
如此看来,教师可以给学生放大有震撼力的范画(尤其是本身原作的篇幅就是巨幅的),尽量能够在不失真的情况下展现作品原貌,若是有条件的学校,就更推荐带着孩子们去博物馆一睹大作的真容了。
例如,我在淮阴中学开明校区实习时,苏少版初一美术第二课《熟悉的物品》,我让同学们玩了一个小游戏,同桌之间一个闭上眼睛,另一个挑选一件身边的物品给她摸一摸,猜一猜,画一画。游戏中,同学们表现的很积极,剪去了视觉感受的物品又是一种不同的感官刺激,同桌的小小互动也带来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增进了同学们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这样的呈现是无需老师多言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深刻而独特的感受,此时教师只要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孩子们大胆表达自己天马行空的见解,然后,激发孩子们创作的热情,大胆表现就可以了。
1。2找意义论文网
有了感受,便会产生情感,交织的情感宣泄就是美术绘画的意义。此时老师只要稍稍对孩子们点拨,引领孩子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抓住核心,进一步升华感情或者是思想高度,绘画的价值和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例如,还是同一课,我向同学们展示了我自己画的素描植物,我告诉同学们我描绘他们是因为它是我的好朋友去年送给我的礼物,我画下来寄给她的时候,她很感动。孩子们听完我的创作缘由也启示了孩子们,一个个迫不及待的要开始自己的创作。我想,范画对于感情的启发一定能为同学们的创作增光添彩。
2.犹抱琵琶半遮面——按需拿捏
承接上个观点,卢梭:“而且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在新课教授中,教师示范对于学生学习而言,有效率的的教学输出无疑是一个事半功倍的途径。因此以下三种方法都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而展开总结的。
2。1自制局部示范
小学美术教材中,选择的美术作品,多是如下三类:大师作品;优秀学生作品;民族文化中的艺术文化遗产。
三者的典型性,艺术性,是毋庸置疑的。众所周知,小学生欣赏的水平毕竟还是相对有限的,甚至,在他们看来这样子的作品有时就是高不可攀,望而生畏的。那么在此时,教师借用教材中的美术作品来示范,也许是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就已经微乎其微了。
如此想来,没有兴趣和热情的学习又怎么能够学的好呢。就这个问题,教师应当顺利有效的来进行美术课堂的示范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