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造型和笔墨的研究
2。2。1 造型时所遇到的问题
《晨练》的尺寸是我的指导老师给我推荐的,既然《晨练》描绘的是两个动作,那么创作时就分开描绘,每幅四尺全开,完成之后再合并成一幅。这样创作大大降低了我造型时的难度,然而即使是这样,我的造型依旧不准。四尺全开的生宣对造型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它不同于四开和二开的素描纸。我在创作时,把人物的基本结构,头和手画的过小,在描绘人物的鞋子时,过分拘泥于素材照片,忽视了客观事实,把鞋子的透视搞反了,鞋子画的前小后大。在处理人物的动态时,把握不住人物的运动规律,画出来的动作有些变形。为了解决动态的问题,我的做法是先在速写本上画动态速写。动态速写教会了我从整体特征出发,概括、简练、扼要地刻画人物动态特征。之后再把练习动态速写的经验和感受运用到四尺生宣的造型上,同时打出格子辅助线,把整体造型和局部造型相结合。最终,我打出了准确的造型。
2。2。2 结构素描的运用文献综述
在造型的过程中,我越发明白素描对于写意人物的重要性,特别是结构素描。全因素描注重光影和明暗的关系,结构素描更强调客观物体的内部结构关系。结构素描可以更好的处理人物造型,特别是在形体的转折变化和边缘线的结合上,结构素描更符合中国画以线造型的审美需求。在画面整体性的要求上,结构素描中线条的远近、虚实、主次分明的效果也给中国传统笔墨发挥的空间,在线条的书写性方面也更符合中国传统笔墨的要求。
《晨练》中扎马步的那一幅我选择用四分之三侧面来表现,因为四分之三侧面的脸部露出的更多,更有辨识度,同时身体和动作也更能表现出立体感和空间感。在刻画爷爷脸部时,在五官形体结构关键的位置,比如颧骨处,我用淡墨勾画,并围绕着结构来设色,在眉弓转折处,用浓墨勾画,在其他地方也都是以结构为基础进行勾勒和设色。因为《晨练》多为线条构成,所以结构素描对理解形象的主要结构和构成形象姿态的关键之处,以及对整体的把握,转折起伏,结构之间的联系,表情的特征等,具有很大的帮助。
2。2。3 笔墨
笔墨,即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中国画讲究用笔,用墨。在技法上,“笔”通常是指勾、勒、皴、擦、点等笔法,“墨”则是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赖,描绘事物,表达意境,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中国画的笔和墨关系紧密,二者往往不可分开讨论,石涛在《石涛画语录》中对“笔墨”的见解是:“笔与墨会,是为絪緼,絪緼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得笔墨之会,解絪緼之分,作辟混沌乎,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者得之也。”现代黄宾虹认为:“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以笔出。”中国画强调有笔有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我国传统绘画注重“以线造型”,注重笔、线、墨的运用,用笔讲究轻松稳健,下笔时要有力道,行笔时要流利自如。笔墨运用得当才是一幅好的作品,画中有笔,笔中有墨,墨中颜色不同,在不经意间彰显出笔墨的多样韵味。
刚开始画写意人物时,就有下笔不果断,行笔不流畅的毛病,如今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这种坏习惯依旧残留。在创作《晨练》时,因为对每一笔都很重视,导致自己思想上开始犹豫,所以下笔不果断等坏习惯又回来了。为了改掉这种坏毛病,我的做法是去临摹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没有对人物做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去抒写,这种豪放的绘画方式,对我的下笔和行笔都有非常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