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依恋作为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研究中的重要对象,从一个人出生开始便逐渐形成,尽管常常被人们所忽略,但是它不断在人的心理层面埋下伏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外在表现,同时也在维持幼儿的安全和生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依恋理论自本世纪六十年代兴起至今,一直得到研究者的关注,成为西方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发展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2]。同时,国内心理学者也展开了对依恋理论更为全面的研究,并将依恋理论向更多的领域传播,以期获得更多途径使儿童健康发展。作为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发展心理学总是用发展的、动态的和连续的眼光,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性等各方面的特点进行理论研究[3],这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内在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也为设计师能够设计出满足儿童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的更好的产品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支撑。

国内外对幼儿依恋的研究在心理学和教育科学领域愈发先进和完整,而设计领域也越来越重视对人性化的探讨。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国外内设计领域已经逐渐开始探讨基于发展心理学的儿童产品的研究和设计,这也意味着不仅设计心理学这一名词在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设计师们也将越来越多的考虑到针对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去设计产品,以改善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某些不良特质。同时,这也说明,针对儿童依恋心理的产品设计,将是心理学和产品设计融合道路上的一个新的延续。不同的儿童产品都有其侧重的功用和使用意义,所以儿童产品的设计应当不仅仅起到娱乐和使用意义,还应该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教育意义[4]。因此,针对幼儿具有的不安全依恋心理进行产品设计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2  理论基础

依恋这个词对除了心理和教育界的人来讲,都会比较陌生。因此,充分理解依恋的涵义、特点以及不安全依恋对幼儿产生的不利影响对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使用场景的确定和理解此次产品设计与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来说都非常重要。

2。1  依恋的涵义

幼儿从其婴儿期开始逐渐地与其接触最多的主要抚养者之间形成依恋,一般来说,这个主要抚养者指的是母亲。成长到幼儿期,孩子与母亲逐渐建立起一种特殊的社会性联结,表现出与母亲特别亲近又难以离舍的情绪。具体表现为:幼儿愿意和母亲亲近,和母亲在一起时,幼儿基本能表现出愉快情绪,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并且能够正常的和周围的人进行交流甚至手舞足蹈非常快乐;当母亲离开时,幼儿表现出负性情绪,如悲伤、焦虑和不安全感等,同时伴随明显的外在行为变化,如人际交往的异常、不能和周围的人积极交往或者哭闹行为等等。

依恋是幼儿的心理正常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幼儿对母亲情感上的寄托。需要明确的是,幼儿依恋和需要抚养者提供行为帮助的幼儿依赖是不同的心理现象,依恋以幼儿的情感需要为主,依赖以幼儿的行为需要为主,常常需要依赖对象提供行为上的帮助,否则会有强烈的负面情绪产生。但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幼儿依恋和依赖的对象常常是同一个人,且当这两种心理出现时都伴随有幼儿强烈的情绪变化,所以人们常常会混淆这两种不同的心理现象,因此在这里做一个必要的区分。文献综述

2。2  依恋的分类及特点

幼儿对母亲的依恋心理并不是只有一种性质,Ainsworth等人运用陌生情景技术[5],根据幼儿在陌生情境中对三个场景的不同反应,初步确定了三种不同的依恋类型。

上一篇:艺术衍生品工业设计研究
下一篇:七宝古镇公交车站设施设计

论儿童美术与美术的大同小异”【2219字】

依靠直觉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探索【4731字】

指南背景下的儿童美术活...

环保性材料茬儿童家具设...

寓教于乐的多元空间营造...

促进学龄前儿童发展的幼儿园文化景观设计

针对老年人代际问题的老年人手表产品设计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安康汉江网讯